1942日本8.1分剧情《父亲在世时》BD1080p.中文字幕


父亲在世时海报

名称:父亲在世时

别名:父亲在世时 / 离开父亲的日子 / 从前有位父亲 / Chichi ariki / There Was a Father / 父ありき

主演:笠智众 / 水户光子 / 佐野周二 / 坂本武 / 大塚正义 / 日守新一 / 津田晴彦 / 佐分利信

导演:小津安二郎

地区:日本

年份:1942

语言:日语

父亲在世时剧情介绍

家住金泽的教师堀川周平(笠智众 饰)是一个人生坎坷的男人,他的妻子早年去世,多年来周平独自含辛茹苦将儿子良平养大。在某次郊游中,一名学生不幸溺毙,周平作为负责人引咎辞职。失去工作后他带着儿子回到故乡信州,并在村里谋得一份差使勉强度日。良平学习还算用功,他进入中学后寄宿学校,而为了能供儿子完成接下来的学业,周平只身前往东京工作。此去经年,黄天不负有心人的良平(佐野周二 饰)考入仙台帝大,进而在秋田的一所学校取得教师的岗位。他日昔盼望和父亲重聚,怎奈周平全力支持儿子的事业,不忍拖周平的后腿。在动荡的岁月迁徙,父子分出两地遥遥相望…… 本片剧本是小津安二郎于1937年出征前夕完成的。

父亲在世时下载地址一

防止迅雷屏蔽磁力链,推荐使用qbittorrent、utorrent、BitComet等bt客户端下载!

父亲在世时下载帮助

  • 0.推荐使用bt软件下载新资源磁力链。不保证电驴地址可正常下载。
  • 1.如使用迅雷下载提示‘任务错误,未知错误,敏感资源,违规内容,版权‘等等,可留言报错
  • 2.出现以上情况与本站无关,因迅雷官方响应政策屏蔽资源导致。
  • 4.如遇到老片迅雷下载速度过慢,可试着复制ed2k电驴地址或磁力链到迅雷网盘或百度网盘离线中下载,也可以试试迅雷会员速度加成。
  • 5.如某片全部地址都无法下载,建议您到留言中心告知。

父亲在世时豆瓣热评

  • 米粒2013-06-17 06:17:19

    父亲节看这个真是格外催泪,好在胶片声音丝丝拉拉,分散了我的一点感伤。这就是东方的父亲,隐忍又坚强。父母和子女,谁也不能陪谁一辈子,但这就是天下最大的缘分吧

  • kidult2024-04-21 15:12:01

    中国人看这部影片一定会有感触,因为《父亲在世时》中无处不在的“礼”让人感觉很舒服。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父慈子孝,安享天伦。尽管疾病无常,聚少离多,父亲的一生仍算圆满。 但是,我看这部影片的目的其实在影片之外。我很想知道,参与侵华战争,归来之后的小津安二郎是如何做到置身事外的。小津的影片中是没有人性之恶的,有的只是温厚恭良。或许打从心底,于他而言,侵华战争就是一场正义之战,身为敌人的我们是并不被当成人的。我认为唯有这样坚信,小津才能安然度过余生,自然地创作出这样至纯至善的作品,否则他就是真正的恶魔。而事实是不少日本人都和小津安二郎是一样的,有天下最和蔼的面目,行天下最卑劣之手段。 “我将化身天皇之盾。”

  • 姑苏上炕2017-08-16 23:52:06

    不慌不忙,不卑不亢,娓娓道来,看似简单平淡,实则精致而讲究,不过分烘托,足以让人醒悟亲情与家庭,唏嘘世道和人生。

  • Panda的影音2019-05-31 23:34:16

    -良平:爸,其实我想了很久,我打算辞职。-周平:为什么?-良平:我想搬去东京。-周平:为什么?不喜欢这工作吗?-良平:不是,如果我继续做这工作,不知道何时才可以去东京与爸爸一起生活?我从中学开始,就很期待和爸一起生活。本想有机会与爸一起时,却要去秋田工作,我厌倦和爸分开生活的日子。我这样决定可能会令爸很失望,但我真的很想去东京和爸一起,再找工作。爸,怎么样?我想我一定可以在东京找到工作的。-周平:不,你不可以这样做。我也很想和你一起生活,但是一定不可以影响工作的。(后面父亲话里的某些观念不太认同)……儿子:亲情>工作,父亲:工作>亲情。→ 不能两全其美,结果却是:子欲养而亲不待。—— 生活条件的限制,使得蛮多事情无法十全十美,于我,想完成父亲某些心愿与个人坚持原则想法有出入,也造成了必不可免的烦恼。

  • 张晚禾2011-10-11 22:43:27

    《追风筝的人》里的这句“为你,千千万万遍”大概可以作为所有父母的墓志铭,本片相当于《独生子》的变奏,《独生子》的视点是母子,而小津在此将视点落在了父子身上,真诚,朴实无华。片中的两父子一生相隔两地,几有相聚,然而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

  • 洛伦兹不变换2017-06-21 09:19:10

    片源极渣,喜爱很深。既有在世时,便有不在时,片名本身就饱含回望过去的追忆性质。父慈子孝是一种确切的理想关系,父亲在世时的无法常聚,使得温情渴盼的情感来得更加浓烈与炽热,手法越淡就越能凸显。PS:一些时代性的东西,懂的人自然能懂,非要死抠,那可以顺道把小津的所有片子都一棒子敲死。

  • 纸风筱龙2015-07-21 22:08:03

    残留的影像损坏与劣质音质是本作一大遗憾。然而父子关系与人间离合,甚至是略微提及的婚嫁都是小津的标准主题,小津理想化的家庭与父亲形象也与独生子一脉相承,不同的是在自我牺牲的伟大父爱下有着一颗孩子身处异地思念父亲的孝心,展现为人师表与为人之父其双重教育的难能可贵。

  • 盲忙2010-11-25 19:37:04

    看小津的片子你会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然后生命就这样结束了。我一直想要做一件事但却从来没有机会去做,是的,回头来看,只有那些“破例”去做过的事情才让我们不会后悔。

  • 丁一2012-01-11 13:59:43

    野田高梧回忆,电影里儿子携带亡父骨灰坐火车返乡这段是小津亲身经历。当时有影评人说小津不该在电影里让儿子把父亲骨灰坛放在车厢行李架上,这对死者不敬。小津听到后反驳:我和母亲当时就是这样做的。那天晚上我们不可能捧着父亲的骨灰通宵不睡。况且,行李架是火车上最干净的地方,也是最适合寄放的地方

  • 萌发奇想2018-01-09 18:39:45

    小津的电影总给人一种哀而不伤的感觉,父亲在世时却让我狠很的伤了一次,父子之间聚少离多最终没有生活在一起的遗憾,每个镜头都淡淡的平静的向你展现着最平凡的情感!笠智众塑造的父亲形象这部我最喜欢。最印象深刻的就是父亲一边缝补衣服一边检查儿子功课那段,有时这生活化的细节才更容易深入人心!

  • juni2012-11-13 11:10:34

    据廖先生说 这部才是最经典。(偶尔见面也是好的。武士道精神 忠于工作不愧于心 死的时候才会坦然快乐。Kazan Watanabe)

  • 假迷影真胖叔2024-05-02 18:53:46

    5.0。4K修复加长版,BJIFF2024资料馆1厅。1.知识分子的负罪感、隐而不发的战后迷惘、来自父亲的鼓励与说教,多种综合构成一个东方父亲的隐忍和坚韧,这种厚重绝非是用“爹味”可以一言以非议。2.小津也绝非只是拍父亲与孩子无止的羁绊,还有战后国民的安慰和信心的重建,一切百废待兴孕育新生。3.修复版加入师生聚会的歌唱高潮戏。

  • sirius_flower2013-12-04 19:19:38

    再一次静下来看麻布片头〜机位已然很低了,构图考究美丽,风光美,转镜的寺庙灵骨塔好萌啊。。早期的孩子都好小?不过妈妈的缺席已经是一个主题了看来。时间跳跃蛮快,城乡差异的比对丰富。钓鱼的场景真的好逗啊,虽然感觉一条没钓到,但很有父子之间的味道,话不多,感情却溢出来了。的确,薄情寡意

  • 奥兰少2021-12-20 19:40:57

    与战前的《独生子》对照,可以看出战争经验给小津带来的变化。《独生子》里母亲更关心的是儿子过得好不好,是否成为了“了不起”的人。这个“了不起”与否,完全是个人成就意义上的。但在《父亲在世时》里,父亲更在意的却是儿子是否成为了对国家有用的人。这是鲜明的集体意识。甚至,笠智众的父亲形象,其处世之道有点类似旧时代的武士阶层,并且显然是小津赞许的理想形象。儿子则面目模糊,没有自己的个性。所以,父亲与儿子之间的对话,是理念化的单向训导。而《独生子》里母子交流,才是提炼于痛苦人间,凸显出人物各自困境和内心纠结的情节。总之,即使不谈什么战争反思的问题(据说未删减的原片里甚至有唱军歌的段落),我也完全不喜欢这个说教味浓重的小津。

  • 惊蛰2024-04-21 17:29:23

    2024.4.21 北影节 英嘉cinity 非常失望,我看过最呆板,平庸,说教的小津。在这个几乎不需要女人存在的世界里,只有“父父子子”“天地君亲师”。大概是我实在无法体会这样“深重”的“父子情谊”,全程看下来毫无触动,父亲死时我毫无悲伤,只想:啊,他终于死了。父亲终于死了。

  • Showing V1.4.12024-04-27 20:31:45

    BJIFF@资料馆 惊了,我甚至十分怀疑这部是带着任务拍的,是某种「样板戏」:父亲大段说教告诉儿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神圣任务,那就是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不是顾及亲情);师生会时不加掩饰地催生,而且不止要生一个,生四个都可以;后面则是典中典催婚,还是「父母之命」那种;那一长段咏唱最难绷,反复强调「忠」,最后还「七生报国」……而且我觉得把这些东西杂糅在父子情上是十分阴险的。笠智众从中年演到老年的演技绝好,但赶上这么个剧本太可惜了

  • 凡凡不在家2024-04-27 20:04:12

    小津情绪按摩片,当时面向受众,是持续低迷的日本社会。陷入二战东亚战场持久战的日本士兵,无法与家人生活在一起。 从片名到故事,都像是儿子对于父亲的追忆。原来,在小津早期创作时,「父亲替子女娶嫁」就已经成为他创作序列里的主题。 创作年代是日本远东侵略战争。这部影片当中,父亲常对儿子说,「为了未来美好的生活」,我们要各自努力,才能够最终生活在一起。 某种程度上,儿子像战争遗孤一样,缺乏安全感,始终未能与父亲生活在一起。于是,全片中的「父亲」,也可能是儿子的一厢情愿,构想出的生活图景,毕竟对于当时日本社会来说,征战士兵早早与家庭分割,无法与家人生活在一起。 主旨上,影片对于战争态度,是反战的,但也是暧昧的,它像是给远赴战场离家的士兵的家庭一粒抚慰药,告诉大家:骨肉分散,没什么,这就是生活!

  • sink3000ing2014-12-04 13:23:12

    NFC, 35mm。市面上流通的VHS特别是DVD版,应该是战后重剪的。比如,酒席上笠智众那大段唱和整个被删(直接导致笠的死更突兀),再比如结尾大浪怒涛(声音完全被切掉),也并不是表现什么父亲的静死(又内敛又澎湃)。胶片版海浪吵得很。

  • 黑狗成2014-12-14 15:07:36

    独夫养子如女,独子望父成母,你的清酒,我的泡饭,云开云聚终有散,笑看苦难不断,看到20分钟时就决定给五星,小津的片子以后还是省着看。

  • Chicology2012-11-15 16:27:15

    得益于小津式的平行手法,父子生命的延续感和互相投射的一体循环感特别明显,比如两人齐整整地左右互甩鱼钩或者两人几乎一模一样的授课场景,父子没有多少时间在一起生活,但是只消几个突出的“聚合”场景就足够使绵延的父子情持续温和地流动。不只是简单的亲情,而是生老病死的自然状态。年轻的笠智众

  • 十一伏特2021-04-02 22:14:56

    平静如水,人淡如菊。十余年往来变迁的生活点滴,朴素克制的感情,没有大起大落大喊大闹,就是如同平常人一般的日子。可当失去告别之刻,所有的影像牵连出同感共振,和自己父亲、家人的回忆叠加,鼻尖无法抑制的发酸,深呼吸一下,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 没有昵称2023-11-12 05:08:34

    为啥这部评价这么高??父亲-教师-国家/天皇的三位一体,道德光辉闪瞎其他人。儿子除了全身心沉浸/臣服于这种光辉以外毫无个体的存在感。父子的情感稍微有点真实动人的时刻就立刻要来一些父亲的说教……就算在小津自己的电影里也并不特别值得一提啊,《秋刀鱼之味》里的同学聚会比这部里的要流畅自然多了啊。

  • 石头2010-06-05 18:00:46

    相较小津一些后出的作品,更节制更质实,唯失于反省。小津似很喜在内景措施烟气,试举之如下:15'45炊烟,21'30檐廊腾起的烟,29'00排气管尾烟,46'50温泉蒸汽,48’00一斜杆冒的烟,至于香烟也不下三幕。小津的内景总是饶有看头。两次钓鱼大爱。辞职上漆拜谒,无不郑重其事。

  • 欢乐分裂2024-04-27 20:00:18

    #重看#@资料馆;小津式“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日常拍得心平气和,一切心酸困苦的奋斗、无奈的诀别,都隐于时间的帷幕之后,人挣扎过的痕迹、跋涉过的脚印,在时间河流的冲刷下,最终都化为无形,想起的是那共处的一周,会是余生难忘的标记。结构规整,探视、零花钱、钓鱼、上课,对称的比较是岁月的流淌。同学会唱歌(想起《秋刀鱼之味》)和训儿段落说教明显,可能就是小津不愿明说的一些态度吧。

  • 阿树2012-09-21 19:40:25

    戏剧结构太突出反而削弱了一部分作品的魅力,结尾依然干净利落

  • Obtson2013-01-23 23:35:23

    《独生子》姊妹篇,关注对象由母亲转向父亲。依然有相似的教师身份设定,甚至两部作品中出现了同一道几何题目,这也是小津“父母亦师者”这一观念的体现。多次低视角仰拍,让父与子始终保持若即若离的微妙距离。笠智众不愧是小津御用,顶礼膜拜。

  • 炸鸡斋居士2024-04-25 20:08:10

    北影节第1️⃣3️⃣部|小津安二郎镜头中的生活有种魔力,可是一想到儿子最后可能去做鬼子了就有点生气。

  • KitajimaJunko2017-07-17 23:41:17

    快乐与痛苦交替让生活变得有意义,长久分离让短暂相聚更值得珍惜。总是以为日子还有很长,可是到最后才知道最漫长的是空白的时光。片中写尽男性的隐忍、执拗和逞强,人生的匆忙与悲怆。纵使故事简陋生硬,也是人世百态的搬照和写实。在小津的电影里历经沧桑,往后步履蹒跚白发苍苍,追不回的都是时光。

  • 托尼·王大拿2021-12-26 08:20:45

    将漫长的时光速写成几个隽永的片段,在平静的积蓄中突然发觉岁月匆匆;久远拷贝在修复后也无法清除的划痕与底噪像是在物理介质层面又叠加了一层斑驳的魔法。

  • 般若死火2012-04-03 16:12:03

    人生就是这样苦乐相生,遇到的困难越多。你才会成长得更好,再艰难也要努力面对 (这版cc几乎等于没修复)

  • 蓝色幻想星球2023-02-05 10:44:42

    这是一部十分成熟的“小津”电影;这是一部非常“矛盾”的电影:即像一部最顶级的宣传片,又似独特的反思片(儿子与父亲常年分离,父亲从小教导儿子独立坚持,年青要去努力拼搏;父亲平淡努力的过完了一生,但这样的一生还是值得称道的,没有遗憾的了不起的一生...);片中人物之间的感情令人感动,亲人之间怎么会愿意分别呢,但收到入伍通知时父亲并不忧伤,他觉得儿子够强壮了;小津好似给出了一个答案——尽全力去过这一生;可能战争本就是产生人的矛盾;这部小津的电影不是女儿是儿子了,还看过一部30s的片子也是儿子,我想这不是一个随机概率事件,而是包含了导演自己的态度与对社会的看法;小津后期片子的许多元素此片都有,这就是产生了艺术风格吧;酒会那首未表现的诗不仅令人想到末期彼岸花中酒会上笠智众歌颂的那首诗;这片没有野田高梧,可以想

  • Ziggy2023-07-29 13:02:17

    3.5 "We all must do our duty, and we must do it to the best of our ability. There's no room for personal feelings. Do your best, work all you can, and you will maintain your position in the world...stop being selfish, let go of the self...isn't life better when we're both working as hard as we can?...think about the country." 儿子的征兵入伍考核优秀,再给安配上一个贤妻照顾你一辈子,做父亲的终于可以无憾了。【努力从这种家庭片中过度地读意识形态

  • 小明2013-05-23 16:13:43

    亲密源于血缘的联结,寡淡由于父权的压抑,难以言喻的父子关系。看到最后儿子对父亲的赞美,让人很憋屈。小津安二郎的电影里看不到“人性”,对于好的不好的,一切都很小心地克制自己的态度。这种平和,很难让人不联想到他对战争的回旋,就像他电影中一以贯之的榻榻米视角。

  • 狄飞惊2011-09-15 21:37:28

    在永恒的情感面前,越是用笔至简,越能激起想像汹涌。小津诠释了素描的超凡魅力。

  • 寒枝雀静2023-11-09 03:43:22

    D+/前段用轻盈的时间跳跃与朴素的姿态复沓构建起的情绪暗流很有效,但感觉后段就有些停滞了,以至于腐臭味儿太重的故事本体泄漏了出来……

  • マクガフィン2024-04-27 20:05:45

    小津的片子我看得不算很多,但也已经对他片中单调乏味的父亲形象感到厌倦了。感觉他更擅长描绘母亲的角色,比如《秋日和》之类的。以至于这部只有父子关系的电影显得非常沉闷无趣。

  • AK2015-09-08 10:40:00

    与黑泽明作品时刻表达冲突不同的小津作品有一种凝神静气的美。小津作品中永恒的诗意可以被复制,难以被超越。小津从来不用过分渲染的音乐,他的故事情节依然简单到可以用一句话说完。他尊重观众,尊重生活。他的作品证明:生活平铺直叙、不加渲染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如此动人、如此深刻。

  • 糖分2024-04-22 20:17:38

    原本写了很多,但是被db敏感删除了。是小津一贯的用克制去煽情的手法,地质礼堂周围稍年长者是看的涕泗横流泣不成声。但,这部写在37年出征卢沟桥前,拍于42年中途岛大败后的电影,的确充满着极端父权、皇国一体、秩序至上、忠君爱国、无限制服从的各种思想——是赞颂而非批判的。即使战后的小津完成了去政治化并封神,但若是被这部所煽的大哭,也真是够灾难的。汉娜阿伦特的「平庸之恶」即是如此。

  • 莉莉丝(Ojas)2022-05-31 23:32:17

    有很触动的地方。这种清正的老头确实是有的(虽然有的因为古板教课很无趣吧),这里的当然不是古板的那一类(还和学生自嘲)。父子情,师生情。小津镜头下的人情味。以前因为物质不富足所以珍惜物品和情谊。黑白片里留存生活影像的才是为后世留下了记忆,而小津的温情确实最为动人。一个细节,儿子给母亲上香汇报时把衬衫袖子绾下来,穿上外套才过去。家风很好就是在这些细节里(不分性别)。一个不家暴,不乱发脾气,情绪稳定,坚持让孩子受教育,即使贫穷也穿戴干净体面,学生因休学旅行私自偷划船去世内疚自责而辞职,辗转工作,带生活物品和零花钱看儿子领吃饭,坚守一些东西的鳏夫,确实是难得的好父亲了。那尊他们休学旅行拍照的大佛现在还在。徒步,恩田陆夜晚的遠足。钓鱼2次镜头,火车。行李架上的骨灰(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中也出现了)

  • Alpsheepdog2024-04-27 20:03:59

    小津不是一个拒绝女性的导演,但在这部里少到不正常,甚至让女性不参与剧情作用的设计只能让我将其解读为战时日本人都是群缺爱的孩子。儿子在父亲死后都还恋父,恋的甚至不是自己的父;我们不知道父亲是从哪来的,只知道他规训安排着儿子的各方面,是一个不太近人的存在,这里的隐喻不用笠智众唱那段表忠曲都能读出来了吧。

  • Mannialanck2010-11-05 15:45:51

    8。一直想和父亲一起生活,最终也没实现。另,这片的杂音太令人蛋疼了,可能片源不太好了。

  • Chanson™2010-09-29 15:01:22

    作品背景尽管在上世纪40年战争时期,却没有浓重的军国主义色彩,影片强调了一种日本民族的气质。故事以父子分离为代价,讲述了大量社会信息。

  • 河原宏2024-04-21 15:21:36

    【北影节,4k修复的价格看了480P的画质】抛开宣教意味画面确实不错

  • 持人的摄影机2023-06-21 23:57:53

    7.3/10。鳏夫与他儿子(开篇十岁)跨越十数年的父子情(以父亲去世结束)。关键词包括父亲因溺亡学生而内疚辞职(即使那不是他的错)、婚嫁、父亲推崇(为国家与社会)奉献/自我牺牲、儿子为了多陪父亲愿意舍弃更好的工作(父亲则劝他要选那份工作)等。影片在影像与视听上是很典型的小津(《东京物语》),不过对细节(即父子关系互动)的塑造/捕捉整体上不如他最好的作品那样有力深入(且程度比《彼岸花》严重)。另外目前的版本音响保存的很差,损害了小津式影像的力量。

  • 宁止水2024-04-27 20:09:36

    没有女性融入的、和谐得没有一丝矛盾的父子生活显得虚假;对父亲死亡的处理当然远不及后来《东京物语》母亡的处理;戏剧化的疾病展示、突起的BGM在小津作品里都显得异类。原来小津也有把各方面处理得平庸的时候。

  • 瞎说2013-12-03 23:48:43

    整个故事就像在烧一锅水,快要沸腾的时候,突然火熄灭掉,然后一锅水很自然地把好不容易吸收的热量一点点散发出去,就像那次在盐原相聚镜头来回了三次的浴池水汽一样。那么多我以为会有冲突会有泪水会有叛逆会有争吵的地方,什么也没发生。事后想起,原来一切都是过滤掉悲伤后的白开水般记忆。

  • P2011-06-13 01:59:51

    我小时候就一直想与爸一起住,到最后也没有一起生活;但至少有一星期待在一起,那一个星期真是很快乐。

  • 魏春亮2012-05-13 21:19:31

    所有的细节都指向最终不可逃脱的命运,可在电影中最后还是平静的收尾,而在这平静之前,都是默默的温馨,还有偶尔甜蜜的伤心。

  • 异农2011-06-25 15:58:04

    我对父亲说:“咱们也可以拍一部这个主题的电影。”父亲笑了,对我说:“那要由你来负责写剧本了。”

  • 醉梦·聊生2014-04-21 20:38:15

    与独生子不同,小津这一次没有让儿子辜负父母的期望,良平子承父业,走上了与父亲一样的道路,或者说是一种延续,去完成父亲中断的事业,笠智众是小津的御用,表演上熟稔令人信服,他不论是教育学生,还是教导儿子,都尽心尽力,努力做到最好!

  • 逃逸线在睡觉2024-04-27 21:48:17

    如实且细致地呈现东亚的家庭和社会交往,何尝不是另一种恐怖片……他们都很好,他们都好苦。

  • 黑特-0072024-04-27 20:11:14

    【2024北影节】父亲为儿子读书的付出一下子就想到了《独生子》,但此时小津的说教属性太强了:儿子的角色缺乏自我意识,只是父亲打造出的“范本”

  • 皮皮一号2024-04-22 22:12:18

    4k修复,地质礼堂,未删减军歌版,buff叠满了。越了解战前的小津,越无法坦然喜爱,逐渐祛魅。当作时代记录看还行,那个钓鱼方法是最早的路亚吗精神小伙儿佐野周二笑起来一口好牙,好像那个老北京小鲨鱼。。

  • 东北洪常秀2019-04-09 22:07:11

    小津1942年的电影,导演干练生动的影像风格已经形成,两场给零用钱的戏不疾不徐地表达了父与子的人生接力,钓鱼、抽烟都被后世的亲情电影所引用(《大河恋》《那山那人那狗》)。父子在滚滚流淌的大河前疏远,在袅袅地烟雾中又重逢,人生就是在不断的理解与救赎中前进,难得的佳作。

  • lcsun2011-11-06 14:15:05

    父爱如山,动情但不煽情,生活中一切都是戏。

  • 任小羊2019-12-17 20:37:09

    上次看时在南大仙林宿舍,室友问我什么电影,一晃七年。父亲的一生,严格履行社会交给他的“功能”,流水账一般,却是宁静致远。真是服了小津的“秩序”,从这部片里父与子钓鱼甩钩的动作,到后来男与女散步时的步调,皆是如军训般一丝不苟的一致。这样的“(保守)意识形态渗透”,在战时紧急状态可能显得不够,在和平年代可能是异常强大的“洗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