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法国7.9分剧情《很可能是魔鬼》BD1080p.中英双字


很可能是魔鬼海报

名称:很可能是魔鬼

别名:大概是魔鬼 / The Devil Probably / 很可能是魔鬼 / 心魔 / Le diable probablement

主演:Antoine·Monnier / Tina·Irissari / 亨利·德莫布朗 / Laetitia·Carcano / Nicolas·Deguy / Régis / Geoffroy·Gaussen / Roger·Honorat / Vincent·Cottrel / Laurence·Delannoy / Laetitia·Martinneti / Martin·Schlumberger / Thadee·Klossowsky / Miguel·Irissari / Nadine·Boyer-Vidal

导演:罗伯特·布列松

地区:法国

年份:1977

语言:法语

时长:95分钟

很可能是魔鬼剧情介绍

该片以回忆的方式记叙了一个忧郁的巴黎青年人努力寻找现代大都市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故事。他在宗教,政治中找不到幸福和生活的理由,甚至在他自己身上也找不到。于是他把时间花在两个女人的身上,希望这样能够永久联系在一起。

很可能是魔鬼下载地址一

防止迅雷屏蔽磁力链,推荐使用qbittorrent、utorrent、BitComet等bt客户端下载!

很可能是魔鬼下载帮助

  • 0.推荐使用bt软件下载新资源磁力链。不保证电驴地址可正常下载。
  • 1.如使用迅雷下载提示‘任务错误,未知错误,敏感资源,违规内容,版权‘等等,可留言报错
  • 2.出现以上情况与本站无关,因迅雷官方响应政策屏蔽资源导致。
  • 4.如遇到老片迅雷下载速度过慢,可试着复制ed2k电驴地址或磁力链到迅雷网盘或百度网盘离线中下载,也可以试试迅雷会员速度加成。
  • 5.如某片全部地址都无法下载,建议您到留言中心告知。

很可能是魔鬼豆瓣热评

  • Lycidas2020-02-11 06:31:01

    @arsenal berlin 布列松对于人类社会的冷眼到这个阶段已经趋于全面绝望甚至残酷,在他看来什么都无法带来拯救:政治不能,科学不能,宗教不能,爱情也不能。资本利益驱动下人性如薄冰,一碰即碎。大量机械运动的特写(电梯、公交车门、开锁等等)与人的行为并列出现,使得人物的僵硬与漠然更为突出。

  • 451½°F™2019-05-03 17:08:04

    纪实主义与强烈现实感的粗暴介入,让冷静的布列松也不可避免得卷入滚滚的左派浪潮中,当然导演本人的态度与观众们接受感不可同日而语,「很可能是魔鬼」的确是当时人类对于世界乱相的直观心声,叛逆的青年人与革命则是另一种毁灭世界的魔鬼,只是如今看来连叹息都泯灭了。

  • 冰红深蓝2019-06-16 12:10:14

    布列松倒数第二作,获柏林评审团大奖。1.布列松最有时政性和社会性的作品,在刻画一个遍寻生活意义无果的青年大学生的最后岁月的同时,插入了多段纪录片影像,如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统计报道(棍击小海豹残忍),以及课堂上对核电站风险的讨论和教堂内对天主教难以适应现代生活的质询。2.尽管是彩色片,但无论是服装还是环境空间均为冰冷肃杀的色调(棕、灰、黑)。3.对肢体动作的大特写,人物冷漠空洞的神情,以及爱情、政治、宗教、心理治疗等多方面均无出路的体验,浓浓的虚无感至终渗入了观影者心中,结尾话未说完的猝然死亡则更彰显出无情的世事冰冷。4.对伐木树倒的镜头的无尽叠加,噪音,间或插入主人公紧捂耳朵的近景,令人窒息。5.在教堂里播放着赞美诗乐,瘾君子却在狂盗捐赠箱的硬币,如此绝望地呈现出赎救的不可能。(9.0/10)

  • 彌張2013-03-17 23:59:03

    长发少年很美,背着蓝色布包。画面简洁,色调舒服,基本都是中景,只能看到下半张脸,让人感觉压抑局促,却和整体孤独忧郁感很吻合,这种表达方式很独特,波兰海报多贴切

  • Aloysha2021-03-13 00:07:04

    作者纬度里为数不多的有鲜艳时代背景的作品。冷战后期的核恐怖、后工业化环境污染、宗教规劝的无效,布列松仍然机械地将时代热点“冷”处理了。只是这一次电影中的主角呈现出了某种异质性:巴黎青年的痛苦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知识分子式的高度自觉,心怀人类的悲悯不如《乡村牧师日记》般具有普世性。这可能也是李沧东的某些作品的问题所在:批判时代症结的锋利或许会在病理性上停留过久,从而使得具体情节桥段功能性过强。

  • _Esperanza__2014-03-15 22:22:12

    从来没有觉得布列松如此虚无主义过。难得地对于电影内大段深而远的对话有了初始的理解(至少说共鸣)。感觉是某种观影上的转折点(又或许不是)。决定在看伯格曼之前(或同时)要补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黑塞了。

  • 峰峰峰峰2014-05-26 19:30:01

    主人公在不停的寻找生命的意义,从宗教,从政治,从爱情,其间又涉及了很多人类破坏,污染毁灭环境的东西。在寻找的过程里,那个男生发现自己根本找不到生命的意义。想的越多,越没意义,最后只有去死。

  • 墓岛GRAVELAND2017-11-11 22:21:23

    某种对于"现代性",甚至"后冷战"、"后现代"回应、萨特存在主义或唐璜 "行为"只代表其自身的机械仪式,但个体叙事及其倒叙结构在被布列松泛化为人类、自然的向死而生,关于灾难与环境问题纪录影像超验地并置,自然冲动之于人类社会之喻退隐,取而代之增加由存在主义通向(或"回归")自然

  • 2022-03-04 00:18:58

    以前会觉得布列松过于冷漠 现在觉得他是超脱人类集群的理性和客观 虚无一切都是虚无 爱情政治宗教都是可有可无 当我真正完全的厌恶这个世界 才发现他的描绘是如此恰如其分 失望的尽头是否是虚无抑或反之 整部色调都青青暗暗 素寡疏离沉闷无望 戛然而止的死亡是必然 讲不完那句话 甚至会在他转头后毫无征兆的开枪 结局 便也只能以死亡作为结局和出路 除此之外我找不到方向

  • Alain2018-01-05 21:34:32

    正如影片本身所表现出的失措、虚无、漫无目的,忧郁的年轻男子在经历了社会与自我的多重崩溃之后陷入了一种绝望的混乱和无序,于是把人生无意义归咎于神秘主义的魔鬼作祟,一遍一遍毫无表情地向这个世界表达温吞犹疑的反抗,就连死之前都还在试图谈论自己无用的怀疑,布列松却不留情面地让他一枪毙命。

  • 假迷影真胖叔2021-02-22 13:58:16

    4.0。1.一个忧郁的巴黎青年注定要死,宗教无意义、环境无意义、爱情无意义,甚至连存在都无意义。2.68年5月风暴之后,布列松的思考也接近于戈达尔,甚至于主人公的行事动机。3.极简风格省略太多,不少情节需要脑补太多。

  • 咖啡淡了2009-10-24 13:55:40

    许是布列松真不是我的菜, 许是我对剧情真的不感冒, 许是中文字幕实在太差, 反正我是不知所云, 我....我实在看不下去了. 对我来说, 此片绝对是魔鬼。

  • 沈念2013-08-12 13:19:55

    我们为什么而活着?权利?金钱?享受?堕落?...不,不会是这些。梦想?梦想一旦实现就没有意义。爱情?爱情一旦获得就会失去。为什么而活着?为什么?厌恶生,却也不渴望死。意义,生的意义,死的意义,那意义不在生也不在死,而是超脱于此之外。

  • Leocomte2009-11-23 21:48:34

    小莫23号钢协第二乐章主题响起在恰到好处

  • 绿山林的Vian2013-01-19 22:25:04

    3.5布列松的演员永远和橱窗模特一般 政治在他手里一点激进意味也无 留下只是世代的记录而已 就算自杀这样煽动的结尾也可以拍的如此克制而干净 女生都很美好 一片 pale and frail

  • 不朽浩克2021-02-23 01:26:10

    布列松用令人窒息的影像近乎绝望地探讨了现代社会青年存在主义的命题和虚无主义的泛滥。演员木偶论完美地契合了电影的深层所指,向我们呈现了现代青年被社会异化到身体和灵魂都备受折磨的虚无状态。在布列松标志性的局部特写中,这些青年成为绝对的主角,其他所有人物只是服务于剧情的工具,所以一个部位的特写即可代替。极简主义造成的画面内容缺失由声音进行弥补,影像上的空缺代表人物内心的空虚,而先于影像的画外音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空虚 在工业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物质的过剩造成人们精神上的空虚。布列松巧妙地将电影置于这个时代背景,提出对环境破坏,核武器威胁,宗教信仰缺失,爱情观畸形等社会问题的思考,最终引申出当代青年急于找寻自身存在价值与人生意义而又无法找到出路的焦虑与迷茫 这些问题很可能归结于魔鬼,毁灭可能是唯一出路

  • 咸菜帮老大2024-01-28 12:16:24

    紐約知名川粉小嚴舌在足矣老師在我右前方不時嗤笑、戰術後仰、清喉嚨,在觀看這樣一部70年代離經叛道的片子時守住了一個虔誠天主教徒的本分。

  • 鬼腳七2011-06-24 12:21:34

    感觉上和 温柔女子 接近,只不过讲的是关乎政治和宗教的另外一个故事。很意外的倒是最后响起了音乐,迷茫的青年用布列松的无表情的模特来表现刚刚好。

  • Acchan2022-07-30 19:03:38

    主题对象延续自新时代美国弥散而来的“垮掉的一代”,布列松以惯常的行动聚焦封闭住了那一代年轻人的意志,无限重复“移动步伐-游荡街头-回到房间”的步骤,其中的每一步都透露着无所指的焦虑和空洞,偶有情爱、辩论、表达,也如无形青烟一般不具有推动力量,无法让镜头跳出封闭来,也就止不住三重空间的循环,直到最后借助毁灭的科技(手枪)结束于三重时空外的黑夜墓地。 “要和平做爱而不要战争”的嬉皮士精神并未带来如数学般精确的答案(片中以数学指代科学),战争永远在发生,危险永远存在,政治抑郁和个人存在危机相互绑定,无法根治,数学和精神分析都是短暂的自期,自我到底如何存在于个体和政治的两者间,才决定了和平的正当性和做爱的有效性。 (布列松极简主义的意义指向反而是最丰富的,不进行心理归因的行为主义可拥有无穷释义。

  • 武侠小王子2020-10-20 23:58:34

    布列松创作的后期,显然已摆脱了形式的束缚,虚无主义的特质涌现在电影的各个方面。比起早起对人性的关注,这部电影的格局更为宏大。气质同样更加飘忽。对人类未来表面的忧虑下,更真切地涉及到存在和虚无的终极问题,主角最终以死亡对抗虚无。毕竟世界皆有主观念头创造,生死又有何妨?

  • 十一伏特2022-10-11 23:31:36

    松散的生活记录,弱关联的情节联系,探讨环保主义、悲观消极直至厌世。极简主义的形式遇上复杂社会命题时,不再能起到足够的带入效果。这一次的男主仅仅受困于思想问题,甚至还隐约带有优越感的傲慢,并没有充足的外部理由选择去死,而且叙事上还经常偏离男主,很难使人共情。

  • 零余者i2022-03-26 23:56:20

    很可能是魔鬼,将不属于我生活的影像和事实使我知晓而又无能为力,很可能是魔鬼,把精神的和现实的救赎都弄得不再可以承载希望,很可能是魔鬼,它让我连自我都难以了解,我的过往、记忆和希冀混乱不堪得理不出存在的依据。我很可能是魔鬼。 局部的特写彻底解放了疏离的魅力,我们不再幻想这个动作是由我观照的客体发出而服务一段故事,它片段地打开一个纯粹客体的窗任由我们进入,听取秩序者的鸣笛和叫骂,伴随着圣乐砸开教堂的钱箱。它令我动弹不得。<4.5>

  • 冲鸭2022-06-02 22:22:55

    这部遗作充满了未来主义的风范,提出了对人类生存处境的基本问题。表现形式是理性主义的,思想除了存在主义,还有一种法式的宿命论。不可遏制的悲观主义,在青年人空洞的行走中,在任意的床笫上,还有最后的枪响。

  • 阿茶2019-02-09 07:59:26

    边缘化、局部化的构图,去表演的表演与画外之音,非常Bressonnien。70年代末,朋克飓风卷走了后68年代左翼意识形态的余烬,政治狂热、宗教狂热,布列松给了一切一个虚无主义的答案。唉布列松啊,多年过去了,你还是那么难啃……1117

  • 472012-08-08 13:00:22

    漂亮的脸蛋上一幅幅活死人的表情。很难说他们是在表演。每个模特都很瘦,但瘦也符合布列松的风格。好像任何部位多一块脂肪都会妨碍镜头的简洁。

  • 米格鲁猎兔泡茶2013-12-06 09:22:17

    一群青年走来走去,自说自话,中间穿插人类对大自然犯下的各种罪状与莫名其妙的辩论。寻找生命意义?读书去!劳动去!成天晃来晃去,就能晃出个意义来?问题青年不值得怜悯,多少人都是从那个年龄过来的。P.S.洁白可爱的小海豹被杀太令人愤怒!可恶的人类!

  • 寸言土2007-05-10 13:06:00

    存在主义的表达,反思得过于赤裸和表面,难以掩盖电影欠缺形式化重构的缺陷。

  • 十万2022-04-03 15:39:37

    鸡塞思。。为什么又来看恋尸癖导演 insupportable

  • kevol2021-02-12 13:58:25

    每个精密运动的局部影像构成了整体视域,在朝向人物动作的镜头中不断与前景物互动又将背景虚化延长,在摄影机与被摄物的不可知交互中生成图像。因是对白增多后期配音的缺憾被进一步放大,如此立体而深邃的视觉空间却涵盖着这样平面、空洞的声音设计,人物动作的延长与反复都在不止不休的话语声中渐而怯魅,极简主义理念在声画不协调的割裂中落入混沌。自然是极其现代性,不仅是剧作思维的转变而在媒介与空间/人物的联系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延,甚至于对人物形象的解构与感知经验的瓦解、重塑。

  • 2022-06-28 08:21:32

    #BFI# #Robert Bresson# 长评 - 严肃的哲学问题。影片以美苏核军备竞赛为背景,环境问题也被多次拿出来展示,年轻人对未来充满绝望,“上帝已死”让宗教信仰受到重创,虚无主义充斥着年轻的内心,而年轻的肉体变成了桎梏灵魂的监狱,冷酷极简的镜头指引着观众观察着这群与世界格格不入的人(演员无感情的表演与影片中强有力的环境音塑造了他们的格格不入)。自杀被加缪誉为严肃的哲学问题,但当“炸弹爆炸时”,观众面对着个体的无力与集体的无意识这个难题,一切都随着可能的他跑入黑暗中了。(最喜欢的剧情有两处,第一,他们的教堂讨论时,管风琴调音会伴随着话题一次次的出现,重击着观众的心灵。第二,他们在公交车上讨论时带出了影片的标题,公交车司机一脚刹车停下了车,拿出圣经走下了车)

  • 持人的摄影机2021-07-20 14:51:26

    8.5/10。①巴黎一个青年在宗教、政治、爱情等方面努力寻找活着的意义,但最终无果于是选择自杀。②布列松式极简主义的零度表演、零旁白、一些画外空间、很多肢体特写、极少画内/外配乐、硬切型剪辑等。整体高水平。③教堂里放着圣歌,画内却是人在偷钱。这个声画对立是对信仰虚无的绝佳视听化。④比起他最好的那几部,这部画内台词太多(尤其是前半段,后半段好很多),应该尽量代之以更模糊多义的身体表演和视听语言才更契合布列松美学;比起《驴子巴特萨》来说这部剧情还是太详细;电影亮度和饱和度都很低,但我还是认为黑白画面最适合布列松的电影。

  • 超人叔叔2022-04-16 22:56:15

    卑微的情爱、理想主义的幻灭、充斥大量机械声的背景音 一方面是前途未卜的动荡社会 另一方面则是试图自救于精神空虚的麻木青年;2021全新4K修复

  • 电个爆炸头2017-01-02 21:58:27

    布列松把演员形容为“模特”,秉承极简主义,善于聚焦局部,而这一部的风格多少有些不同以往,“模特”倒是从身体和内心都符合他的定义了:世上所有的信仰可能并无真意,生活也许只是魔鬼开的玩笑。虽然不知道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但那份空虚实实在在是感受过的。

  • Persona2021-09-25 23:33:23

    昨天看了那个纪录片说他后来的影片变得忧郁,电影均是以自杀或死亡结尾,这我必须就得补完了。实话说前一个小时不知道在干嘛,政治环保爱情挨个展示搞得我烦躁,然后教堂那场之后,啊原来是这样,极好的虚无主义自杀电影 (咨询师那段,也太我了……

  • 世界的焚像.2021-04-29 23:47:06

    相比起文德斯在《柏林苍穹下》中将观察巡视意图物化(外化)为“缺席的”天使,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摄影机极大自由度,使摄影机缓慢沉重穿行于人世的极具德意志肃穆气息的做法。布列松则更具现代性,其并未以某个人物作为核心视点进行社会观测并以此获得统领全局的俯瞰视角。而是将冷峻的审视观察植入影像内部的环境地景中以生成一种逼仄与间离相耦合的核心气质。在某种程度上说,布列松影像中的“环境语汇”成为了无时无刻不在监视着人物的纯粹意志。其固定镜头下人物机械般地入镜与出镜、身体局部特写对主体性的肢解以及布列松作品中一贯的僵直迟缓的造型姿态一同被黑洞般虚无庞大的地景形塑捏合而出。而《很可能是魔鬼》与《钱》可能是布列松这一方法论实践最为极致的两部作品。

  • Elvina2012-02-26 22:26:56

    这他妈是电影吗?一群面瘫年轻人整天走来走去自说自话不知道在干什么。没有任何表演没有任何剧情。除了蛋疼还是蛋疼。

  • 蒸蒸智障2010-06-05 17:03:28

    怎么说呢,总有那么几个镜头很意料之外,彰显功底。但是作为一个剧情片还是艺术片?= = 我始终觉得电影剧本实在是很糟糕呀!晶莹剔透的可爱海豹让我的小心心强烈的震撼了一下下……

  • nashy2009-09-30 22:39:07

    碟買了許久,一直未敢放入光驅,想來是對這電影心存敬畏。布列松作品中,這部尤其讓我望而卻步。該如何評價呢,冷冷地看著屏幕上凜冽的光,散發的那些孤獨、遊離、憤怒或者絕望、厭煩、無所適從的情緒,都是從自己身上剝下來的,猶然血淋淋。可是已經畏懼傷口了啊,那便只能不思考,為生活而活。

  • 杭城月2010-07-09 22:51:12

    为什么他们不多发展太阳能,而是多发展核电站? 因为效率,成本。而不顾及环境污染,辐射杀人。 “谁使我们变得没有人性,可能是魔鬼” 可能是魔鬼,促使他杀好友取钱。其实是人的穷途与贪婪。

  • 般若死火2009-01-03 20:17:32

    雅俊出品的,但字幕有不少还是翻得莫名其妙…………

  • WellIgotone2021-01-31 10:40:44

    故事设定在战后的法国,作为二战最大的受害国之一,法国人对战争的恐惧由来已久,真的是导演自己少有的参照时代进行创作的电影,总有一种把人物推向孤立的边缘感,距离感。

  • 气急败坏女疯子2012-10-21 20:52:50

    我失去了信仰,因而心生丑恶。我是个衣着光鲜亮丽的骷髅,实际上我的心是空洞的。布列松的镜头捕捉的真美,如此犀利;然而情节却又压抑无比。

  • 张熊熊2012-08-07 16:57:32

    布列松7:一个青年死前的人生略影,极简的大师也有语无伦次的时候啊

  • Himmiko2013-01-13 21:15:53

    我确定THE DEATH OF A NANCY BOY的IDEA来自这里 布列松把一种虚构的眼泪去除了传统虚构戏剧的媚俗和表演性,放进冰箱里慢慢冷藏至冰状作刀 再慢慢地捅进你的心脏

  • 普通豆瓣用户2019-10-28 00:26:26

    布列松是欧洲思想影像史,冷峻写实主义笔触下的人类灵魂肖像。从“上帝死了”到“人死了”,布列松记录了人类从崩坏到异化,从殉道者的死亡到反抗者的虚无,他的话从未说完过。他是唯一一个让我同时感到困乏折磨和沉郁顿挫的导演

  • 火娃2023-12-05 16:29:11

    6/10。布列松很多镜头都是人物下半身,无头的青年像盲人一般行走,这种没有生命力的状态源于没有出路的社会,到处是海洋污染、核爆和食物中毒的畸形儿。查理女友众多却感受不到幸福,在街上不停行走,借了把枪往湖里胡乱射击。在教堂大厅,宣讲者被尖锐的风琴声不断干扰,年轻女孩也说教堂音乐枯燥乏味,宗教的羸弱令查理失望;他坐在车里捂住耳朵,看着伐木的重复镜头,倒地的树木隐喻了精神世界的倒塌;他尝试与吸毒的瓦伦丁建立关系,带着睡袋、播放着留声机到教堂过夜,但瓦伦丁不想和他一起感受宗教的幸福,只顾抬起手臂注射毒品和撬开教堂的捐款箱,因音乐寻来的警察也冷酷无情,将他口袋中揉成一团的传单当作反社会证据。结尾查理求瓦伦丁帮他自杀,遗言未了,朋友就开枪杀了他,把枪放在他的手心,取走了兜里的钱,用自杀来逃避绝望也是徒劳的。

  • Eco2017-02-03 11:19:48

    布列松的电影空间是一种黎曼空间。(《哲学与权力的谈判》P.140)

  • 介意2020-03-01 15:07:34

    @Metrograph. le sillage flou de l'esprit qui pèse

  • 月小鱼2021-02-02 10:43:05

    现代哈姆雷特的感觉,厌世的巴黎少年虚无消沉,找不到活着的意义,宗教、教育、爱情都不是拯救的良药,人类的出路究竟在哪,布列松也不知道。结尾像冰刀又冷又利,毒瘾少年连遗言都懒得听完就扣下了扳机,导演真是把冷漠做到极致。喜欢这个海报!

  • Mr.Graceless2022-03-18 13:36:48

    布列松最具有社会现实意义的电影之一了吧,不仅借各路角色之口积极地探讨全球各类现实问题,以学生运动作为重要场景,还穿插了不少纪录片段落来表达环保主义立场(海豹捕猎与水俣病),表达方式近乎说教了。不过加上他一系列前作里对宗教,爱情,亲情,友情的冷眼,倒可以说形成了个悲观主义的完美闭环。然而,主人公还是布列松式的人物,敏感脆弱,沉默内敛(本作连旁白也欠奉),面无表情(当然布列松也更多把镜头对准下半身和背影了,和前作《武士兰士诺》是一致的),只不过相比于他塑造的其他角色,这类有些白左圣母倾向的人物我不太理解,自然也不太同情。布列松展现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下冷漠又利己的社会环境对人的异化和摧残,但呈现效果确实一般并令人摸不着头脑。结局「自杀」镜头情绪张力弱于《少女穆谢特》和《温柔女子》的处理。

  • 己注销2020-05-19 20:48:33

    你没从无为中得到快乐吗?得到了,但是明显是绝望的快乐。你内疚吗?内疚?对你自己?从没内疚过,我知道我比其他人理智多了,我绝对知道我的优势。假如我做了,我在世上就是有用的,这会使我作呕。我会透露我的观点,这将进一步困住我,我更喜欢没有出路。……生存权不是活着的补偿吗?献出生命,这也是我能失去的。【还是得看看布朗肖】

  • 秋熙2024-01-31 22:52:59

    形式主义符号电影,充满价值审判和社会批判,但是内容空洞且没有论证。就像只有观点没有论据的论文,每一句都是高深莫测的箴言,神叨叨又虚情假意,文化精英的自恋和造作。

  • 迷宫中的站起来2021-03-29 17:33:55

    重看。整体混沌,明显不如5.60年代的剪辑来的老辣。没有精密编排动作的局部,布列松的掌控有点涣散,机械感也因此被大幅度削弱。但人物姿态随之转向以柔克刚式的策略,也是一种新的演化。

  • Cher2023-06-02 17:58:05

    将头部一直埋在水里,很难;想像子弹穿过脑袋后无法扣动扳机;政治、爱情、环境、生命都令人极其绝望,他想从其中找到一点可以存活的意义,却发现只会让自己想要死亡的决心更紧迫;虚无的法国青年游荡在街头,瘦长、冷俊、孤独,他害怕活着也害怕死亡,最终通过授权他人帮忙完成“自杀”

  • 2013-06-14 21:18:56

    4.5My illness is seeing too clearly.太孤獨了,孤獨到可以逃離地球了。

  • Inferno2024-02-24 10:30:21

    挺蛋疼的,有一搭没一搭的,脸盲,又觉得至于吗。还是吃饱了撑的,天天为了吃口饭拼命就不会想这些有的没的了。那个吊带的妹子真好看,小小的胸,圆润的屁股。里面好多纪录片的镜头简直让人震惊,用棒子敲小海豹那儿。这个世界是挺让人绝望的,不能看太多想太多接触太多这些负面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