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墨西哥8.2分家庭剧情片《罗马》BD1080p.中文字幕


罗马海报

名称:罗马

别名:México '68 / Roma

主演:雅利扎·阿巴里西奥 / 玛丽娜·德·塔维拉 / 迭戈·科蒂娜·奥特里 / 卡洛斯·佩拉尔塔 / 马科·格拉夫 / 丹妮拉·德米萨 / 南茜·加西亚 / 维罗妮卡·加西亚 / 安迪·科特斯 / 费尔南多·格雷迪亚加 / 豪尔赫·安东尼奥·格雷罗 / 拉丁·洛弗

导演:阿方索·卡隆

地区:墨西哥,美国

年份:2018

语言:西班牙语 / 英语 / 日语 / 德语 / 法语

时长:135分钟

更新:2023-09-06 11:03:53

罗马剧情介绍

故事发生在墨西哥城的一个中产阶级社区“罗马”,讲述年轻女佣克里奥(雅利扎·阿巴里西奥饰)在雇主索菲亚(玛丽娜·德·塔维拉饰)家中工作,该家中索菲亚的丈夫长期在外,由女佣克里奥照顾索菲的四个孩子。突如其来的两个意外,同时砸中了女佣克里奥和雇主索菲亚,两人究竟该如何面对苦涩茫然的生活?四位孩子似乎是希望所在。 这是以导演阿方索·卡隆的儿时记忆铸成的影片,而卡隆其实就是片中某一位小孩。

罗马下载地址一

防止迅雷屏蔽磁力链,推荐使用qbittorrent、utorrent、BitComet等bt客户端下载!

罗马下载帮助

  • 0.推荐使用bt软件下载新资源磁力链。不保证电驴地址可正常下载。
  • 1.如使用迅雷下载提示‘任务错误,未知错误,敏感资源,违规内容,版权‘等等,可留言报错
  • 2.出现以上情况与本站无关,因迅雷官方响应政策屏蔽资源导致。
  • 4.如遇到老片迅雷下载速度过慢,可试着复制ed2k电驴地址或磁力链到迅雷网盘或百度网盘离线中下载,也可以试试迅雷会员速度加成。
  • 5.如某片全部地址都无法下载,建议您到留言中心告知。

罗马豆瓣热评

  • 蜉蝣2018-12-15 22:18:28

    抱着15米巨浪的期待,看到的是2米高的波澜。

  • 芦哲峰2018-12-23 15:42:56

    裸男舞棍,虎虎生风。听闻女友怀孕,转眼便无踪。一个女人经历渣男,就像一个社会经历革命,激情过后,留下一地狗屎。

  • 米粒2018-10-06 22:58:48

    1971年墨西哥政府镇压革命的时候,在暴力和枪火中,怀孕的年轻保姆因为耽搁了救治而失去了孩子。本来这是个非常好的故事,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在一个时间点交汇会产生巨大的能量;但正如《你妈妈也一样》,到这部《罗马》,卡隆的富家公子哥身份和视角限制了他的政治敏感度。他当然觉得暴力行为很残酷,但他的角度是“我不喜欢这些,它影响了我平静富足的生活,让我失去了朋友,让母亲失去了孩子”。所以,故事仅停留在“渣男本渣”后试图以阶级融合的方式展现女性主义,是比较表面,也不够有说服力的。(比如:不同阶层的女性的悲剧只是因为男的“渣”吗?)当然视觉、听觉上,这部片很好

  • 亵渎电影2018-12-16 23:02:06

    卡隆在拿了奥斯卡之后,这部《罗马》非常的个人风格化,完全不在乎娱乐性,不在乎普通的观众,只有自己,是那种纯粹的视听语言秀。虽然没有烧钱的特效和大明星,但每场戏都用了大量的群众演员,还原街区的时代感和生活细节,拍摄难度反而比那些特效大片更难,数千人的群演在场景中有条不紊地表演,这也是一种难得一见的视觉奇观!在这部电影里,可以说没有故事,甚至没有主角,真正的主角是1971年墨西哥的社会氛围,导演的野心就是还原儿时记忆中的印象和感觉,想还原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难度系数可想而知。《罗马》的艺术品质绝对是大师水准,不过拿到国内电影院里放映的话,估计票房会很惨烈吧,它的好可不是《爱乐之城》那类富有大众娱乐性的好,不过还是希望会有更多观众会看。

  • Peter Cat2018-08-30 23:52:19

    《罗马》让人困惑之处在于,这个与导演紧密相连的“童年往事”却出奇的抽离,缺乏一个介入过去的有效视角。从私人记忆角度来看,影片无疑太冷峻太客观;而从历史叙事视角来讲,《罗马》格局又太个人太细枝末节,尤其是游离在家庭和社会之中的女仆部分,充当隐喻的设计感太强。在革命日再次遭遇孩子的父亲,还紧接着产子,怎么听都像是中国坊间盛传那种某事件一句话小说的格局。

  • 城南草木生2018-12-17 12:20:03

    我觉得所有男性导演视角讲男的都是猪的故事都讲的挺好的。

  • LORENZO 洛伦佐2018-08-30 20:04:21

    《罗马》是私人的,但它依然拍出了时代的宏大。虽然少许剧情有些肥皂剧的嫌疑,然而在它连贯的、通达的影像光辉之下,这一封卡隆的私人家书闪耀着史诗的光芒,它或许是卡隆导演生涯的巅峰。女主角Cleo的命运是对墨西哥大背景时代变迁的无声证言,加上男性角色的缺席,电影笼罩着女权主义的光环。以这样深情的角度去诠释自己生命中一个极度重要的时刻,去惦念划过自己生命的重要的人,或许是每一个导演的终极梦想。正如卡隆所说:“电影中百分之90的场景来自于我的记忆,有些直接,有些则迂回,但都是关于那个塑造我的时代,或者说塑造墨西哥的时代,那正是墨西哥漫长时代变迁的起始点。”

  • 喜儿喂鸭正经地2019-04-06 09:48:50

    不要喜欢一个连电影都没有耐心陪你看完的男孩

  • 桃桃林林2018-12-15 19:31:07

    大环境下的小人物,处处暗喻与隐喻。虽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但是,确实有几幕被感动到了。以及,影片展示了如何用长镜头凝视增强戏剧性,确实很有触动。

  • 寒枝雀静2018-12-14 22:16:50

    B+ / 以为某种若即若离的视角提供了更为客观的观察方式,后来才发觉这只起到了抽空人物的效果。琐碎的散文式缀连始终没有铺陈出情感的暗流,到最后只和漫布全片的摇镜一样作空洞的凝望。而结尾更是以和《地心引力》同样的好莱坞方式抹掉了最后几丝残存的复杂性真实。仅能悦目而无法赏心的体验。/ 想了想还是可以升半星,其实是一次好莱坞叙事下的私人记忆,因而不免产生割裂,恐怕取决于观众更多能看到哪部分。/ 二刷:一刷时匠气做作的部分现在看反而制造了逃逸出日常生活的“梦境残余”效果,就像不断“召回前世”的小男孩呓语一样,越抽离越置身其中。

  • 影志2018-12-15 23:11:58

    映射美好与幻灭的新生儿房那场地震,抢险与闲情对比的森林之火,痛苦到绝望的分娩戏,以及最后的海边救人戏…印象很深,也是这几场戏提高了原本琐粹的剧情整体层次和联系,虽然不如预期,但也在水准之上,2018墨西哥《八月》+《找到你》+《嘉年华》…噗!练武术的渣男,真的有必要全裸练棍么?闭眼单脚站立就是诈骗啊,边看边在家试验明明谁都可以保持住…

  • 柯里昂2018-12-14 23:29:53

    父亲出门踩的狗屎,母亲路上遇的“车祸”,都像是某个人特有的羞于启齿的尴尬往事,而新年夜里女佣收到的那句“一切顺利”的“诅咒”祝词,俨然是藏于无数往事中的一则悲伤玩笑,当结尾Para Libo的名字闪现,才终于印证了这就是一本写满哀愁和苦痛却又情真意切的回忆簿...因此,相较于用或感动或失望的语句简单概括,把《罗马》放在卡隆作品堆里进行回溯可能更合适,从这个角度看冲着「年度力作」之类噱头慕名而来的观众或许一开始就遗憾地弄错了重点…这段遥远的七十年代往事,在卡隆镜头下显得尤为真诚,而动荡岁月里的主仆更是屡试不爽的经典配置,但即使有一万种俗套拍法,此番重回故土的卡隆还是将全片拍得非常隐忍,谁说技术流就不能有赤子心...临近结尾的海浪一幕大概很长时间都会停留脑海挥之不去。能把童年记忆影像化的导演,着实令人羡慕。

  • 陀螺凡达可2018-08-30 16:49:37

    不同文本层次相互作用交融的同时共同承载了创作者对墨西哥对童年最私密最个人的回忆和情感,这种感性、私人同时又宏大的影像力量喷薄而出,犹如影片最后那一波又一波的巨浪不断冲击并试图淹没大银幕前的每一个观众。

  • Ocap2018-12-22 21:26:46

    Cleo的重生发生在大海。所有领先于她、象征其被动性的横摇被一次浩大的侧跟所推翻,那一刻她的主动性达到了极致,摄影机与我们不再是她活动空间的掌控者,她迈入了墙上倾斜的画,脚下日常的浪潮上升为外化的内心浪潮,她倾听又还原了自我、收获了圣光的沐浴与全家的围抱。剥离浮光掠影的政治图景和浅尝辄止的女性议题,《罗马》终究是对一次成长本真的反映,它的美妙之处不在于私密,而是这份私密的忘我。

  • 外出偷狗2018-12-14 23:01:35

    That’s way too much shit for one dog.

  • 南悠一2018-08-30 19:52:22

    可以借它探讨黑白影像的意义,电影铺就一幅“吾乡何处去”图景,其社会学价值与当下火热的非虚构文本相似,很私人,实际上仍旧不够独特。相比彩色,数字黑白更通透,也更能赋予它“观看”质感,更富有人文气质。它的艺术性得益于导演卓越技巧足够惊艳。女主角功能性太强,靠冲突推动被动改变,情感被忽视,卡隆还是有点技术纳粹。尤其他对社会结构的描写存理想化倾向,对“父亲”不敢面对,这一点不可被原谅。

  • 谢飞导演2019-01-31 19:48:24

    确实名不虚传,墨西哥导演阿方索卡隆的这部黑白忆旧电影让人看得心悦诚服!这位导演是个对生活有着敏锐观察力与记忆力的电影作家,将对自己保姆个人命运的记忆和社会历史变迁结合得水乳交融,即细小而又宏大。特别是由导演自己掌机拍摄的画面,把场景、细节、人物表现得那么细腻,那么流畅,尤其是难产、灭火、救孩子几个高潮戏的长镜头拍得太棒了,调度、运镜、采光、构图等都值得学电影的人反复琢磨、学习。在今天极度娱乐化、低俗化的现实面前,作者还能坚持拍出如此扎实、光彩的作品,值得打满分!

  • 朝暮雪2018-12-15 00:22:59

    这人世间的路太窄,不仅会处处碰壁,撞得遍体鳞伤,还会时不时踩到几坨狗屎。 但是,我们还可以去海边,洗尽铅华和晦气。 天边,朝阳正冉冉升起,燃烧着希望和力量。

  • zitsunari2018-12-24 00:28:29

    看之前抱了很大期待,因为这种老旧时代的私人半自传故事很难不让我联想到自己的书。。。看了也确实并不失望,甚至还有点感动:男人无不薄幸,在只有女人和小孩的世界里,人与人情深义重。有人说它寡淡,我恰恰觉得它的缺点在于刻意放了太多巧合与奇观进去,破坏了那种日常感。

  • Alain2018-12-16 17:47:31

    通过人物站位的空间关系显现出Cleo与这个家庭的关系,除了流产与海滩拥抱(刚好是固定机位)以外,她几乎永远都是若即若离的(孩子打闹、偷听时,她的制止几乎只是远远轻唤而已),就像她同她置身其中的整个时代背景一样是半旁观、半参与的灾异状态,私以为这恰恰是优点而非缺点,它真正还原了一个普通人而非对生活具备反思能力的知识分子的感受,所以被旧情人以枪指头带来的冲击力才会远超出街头流血哀嚎的政治暴乱,她的超验式能量(即练武场教练所言的“能量”)早已超然性别、阶级、社会与时代,一方面,这是东方独有的生存哲学,即作为个体的人类其生活无关宏旨,能难得糊涂便很好,另一方面,唯有在这种沉默-示说、内在-超越、他者-自我、缺席-在场、死亡-生存被混淆被等同的中间地带/灾异空间,人类才能(如布朗肖言)“看见自己独自面对无穷”。

  • Lies and lies2018-12-10 18:48:13

    不如《你妈妈也一样》,当年卡隆维持了个人故事和革命之间的微妙距离。现在则是枪和羊水的相会,太剥削了。影片一直在两股势力的交锋中挣扎,一是卡隆的本质上对“运动”的狂热,包括镜头运动和时代变动,在他最得意的镜头里,人物各行其轨道,形成完美的星系。二是影片勉力维持的女仆的静观视角。前半小时聚焦女仆的日常工作,却总用舞蹈式的环绕调度来进行,近乎戈达尔中期作品,非常分裂。影片进入中段后观感提升,因为不再强行进入日常和微观,而是以情节去建构。最后的高潮以静观向动作的投降告终,Cleo要搏击海浪才能维持仆人之名。这不是Cleo的胜利,这是海浪的胜利。卡隆对这里隐藏的反讽性视而不见。他还是适合拍大情节作品,《地心引力》多好。

  • CharlesChou2018-12-15 17:10:48

    年度最失望——本以为预告片的情感震颤是冰山一角,谁曾想已经是张全景图。摄影和混响确实调动着全身感官,但故事始终锁死在一个孩子语焉不详的记忆视角里,从头到尾Cleo和母亲的角色都只是个演出卡隆内心自我感动的木偶罢了。为何如此和为何于此的问题,全都没有得到回答。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2018-12-07 18:21:09

    女仆故事,史诗气质。阿方索·卡隆贡献了从影以来最稳的一次掌镜,一组组镜头气度庄严,徐徐推开墨西哥“罗马”社区的家庭社会画卷。难得的是平淡中蕴含张力,最后的海浪画面充满悲壮肃穆感。仅以电影技巧而论,堪称年度最佳。

  • 何阿嵐2018-11-24 15:59:33

    散文敘事並不會構成「弱影像」的主因,反之,是一步一步增量情感的濃度,讓觀眾慢慢放下對情節的追求,全然走入/體驗人物內心,身處在時代和空間之中,觀眾有時成為旁觀者,又時成為參與者。但《Roma》只不過是形式上的模仿犯,剪接和調度都是電視影像,所有事情都放在一個平面上,要讓觀眾明明白白,時間控制感和敘事線更是最愚笨的連結(上一場顧主生氣發洩要工人主角執狗屎,下一場又真的去執狗屎的鏡頭),就算在電視和大銀幕根本分別不大,但黑白又令影像過份冷靜,Alfonso真的深入梳理70年代的墨西哥面貌嗎?很多時候更不知道為何移動,似是為了長鏡頭形式而破壞了信息和故事量,他最多做到橫向層面,深入人物內心情感幾乎全面失敗,工人和孩子們的關係為何深入呢?如荷里活式的淺薄,在Iosseliani,Olmi,Tati和侯孝賢面前,Alfonso根本不值一題。

  • 咯咯精2018-08-30 19:59:16

    有生皆苦!哭太忘我了。那么好,是充分必要,也是他不最在意的,让更多人看到。//大银幕二刷三刷。Netflix四刷。唾弃人,相信人,怜悯人,哭到岔气。

  • обломов2018-12-15 09:08:24

    大概我最喜歡的部分,就是開場的洗地

  • 阿暖2018-09-14 07:32:52

    化腐朽为神奇的摄影,值得起立鼓掌的杰作,尤其是在这样青黄不接的一年。个人与大时代、叙事与抒情完美结合,摄影机移动的每一刻,既是冷静的审视,又是充满情感的凝望。Cleo有一双马的眼睛,如此温顺,但又永远悲伤。

  • 欢乐分裂2018-12-15 18:41:00

    具有较重痕迹的匠造之气,隐喻和指代都较为刻意而功利,包括为人称道的摄影,炫技足够,正如平移长镜横扫城乡人与事全景,视听虽华美然共情寥寥,并无直击人心的感染力,以女主为中心的环绕镜头不如产床上的固定机位与空镜更有用。历史洪流改变个体生命进程,但个人幽微心绪始终难以与社会变革贴近、融合,于是时代大背景沦为虚焦的背景板。

  • 王大根2018-12-21 09:36:47

    精心挑选的时代背景和故事本身实在是没什么联系,承载了多少儿时回忆也没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墨西哥的故事,倒是感觉有很多地方非常东亚,后面想想这大概就是阿方索·卡隆的《阿长与〈山海经〉》吧……

  • 西楼尘2019-05-11 23:43:47

    凭空算出前世是宇航员或是飞行员,却算不出今生的变故。闭眼不能悬浮或举飞机,却有最大的能量。电影院门口总是热闹,罗马区门口时常寂寥。怪自己心怀恶念,不怪男人始乱。怪自己车技不佳,不怪时代逼仄。新年祝福的酒杯被撞碎,新年计时的钟声被引燃,我们手牵手迎接新的冒险,女人却得孤身面对生活。

  • 乔治洗衣机2018-08-30 21:40:21

    第一个室内横摇长镜就想拜倒 所有的技术都臣服于感情力度表达 海浪击穿我的鼓膜 你无家可归 // 二刷 即便全是卡隆有意编织的情感漩涡又如何呢 我甘愿受困 [Atelier]

  • 嘟嘟熊之父2018-12-14 23:48:02

    所以阿方索卡隆什么时候可以放下拍出影史最佳长镜头的执念啊?长镜头的核心诉求在于与时间同步,但卡隆的长镜头还是意图展现他精准的场面调度能力,实属本末倒置。他对镜头语言的设计强度不适合这种高情感浓度的题材,整部影片最有力量的恰恰是为数不多的几个空镜。

  • 小A2018-12-16 00:19:49

    化学家被黑得最惨的一次。编剧有出彩的地方,比如举杯祝愿被撞飞杯子,三次开车入库对比。但主线没什么戏剧性,沙滩戏硬要拔高剧情显得很笨拙,编剧一直是Cuarón短板。技术看似洗尽铅华,最出效果的还是长镜头老一套。政治内容没有跟主线融汇创造出感染力,这是写作视听两方面的问题,看看《谜一样的双眼》《歌厅》是怎么做的吧。声音不错。

  • frozenmoon2018-12-21 00:21:05

    抱着巨大的期待看完,觉得,嗳,哦,这样啊。从导演来讲,这可能是他饱蘸深情的回忆,必须完成的书写,但对于我而言,我只看见私人的生活细节,大时代的只言片语。最好的部分可能是开头,那些擦地时流淌的肥皂水如同结尾起伏的海浪,肥皂泡退去,清亮的水面映着一架小小的飞机倒影。

  • brennteiskalt2018-12-18 00:40:06

    每当卡隆把镜头转向生活里平常的细节,[罗马]便焕发出无尽的诗意光芒。电影本质上是两个女人被男性抛弃的故事,在它明显向侯孝贤看齐的调度和长镜头背后,她们尤其是女主角的尊严才是本片最为动人的地方。克莱奥的沉默好似她泼在院子里的水一样,有了它你才能看见天上飞着的大飞机。然而每当卡隆跃跃欲试地拍起这架名为历史的大飞机时,电影便倏忽变得矫情起来。你忽然意识到,女主角被塑造成了无子的圣母玛利亚,似乎整个墨西哥当代史都变成了她双膝间诞下的死婴。这部饱蘸人文思想的现实主义力作最终没能解决小与大之间的关系,女主角的象征性是被人为缝上去的。

  • 荒也2019-12-17 19:55:01

    克里奥即是女人又是仆人的身份,意味着她在双重意义上,被男权中心的社会边缘化。让她怀孕的男人抛弃了她,让她流产继而死产的却也是同一个男人。然而如此讽刺的循环,却不只是克里奥作为女性个体的不幸。彼时,那个男人还是政府雇佣镇压学运的帮凶。死去的婴儿和死去的学生们,其实,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凶手都是那同一位“父亲”。在全世界不断向右倾斜的今天,《罗马》的胜利是值得欢呼的,但不知道为什么,也恰恰是我所不想看到。

  • Muyan2018-10-22 23:48:18

    1015 极其令人失望的一厢情愿之作,像是想要拥抱大海,最后却抓的一手泡沫。En présence d’Alfonso Cuarón

  • Fleurs.哼哼2018-12-14 20:06:56

    25分裸男耍的“双截棍”, 64分大火前,吟咏的草垫男, 73分“突兀”的脱离“地心引力”, 82分你会模仿的“金鸡独立”, 在105分和海报交相辉映的拥抱下, 会让人真实的触及到魔幻与现实的边陲, 在黑白镜头下,看到更斑斓的撕裂, 在阿方索的叙述下,游走在史诗与小人物的交界。

  • 匡轶歌2019-02-03 18:17:00

    每次看到“形式大于内容”的评论就头疼。形式即是内容,形式永远是内容的一部分。观看的感受非常接近泰伦斯·马力克的《生命之树》,它像是一部导演私人记忆的合集,对这样的“私影像”,只能从情绪上去感受和接近,无法从故事和逻辑的角度去解读和诠释。它只是讲了两个女性,如何借助内在的女性力量,从她们生命中的一场情感劫难中存活下来,并生生不息。最魔幻也最凌厉的一幕,一边是千百个青年在街头挥舞着棍棒和枪支“闹革命”,另一边是夜幕下医院的门里门外,千百个孕妇捧着肚子在踱步待产,在产床上劈开双腿嗷嗷嚎哭,千百个婴儿诞下,还有千百个新生儿在地震中侥幸活命或不幸丧命…

  • shootingstar2018-08-30 19:57:25

    一只狗拉十泡屎?泡泡新鲜?孕妇的肚子是橡胶?生的孩子也是橡胶?在孕妇前刷功夫棍?这是喜剧片吗?既没有8 1/2的独创性和对中上产阶级彻头彻尾的了解,也没有童年往事的质朴,和饱满的人物形象。真应了一句话: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再棒的摄影也变成了炫技。

  • 晚不安2019-01-07 02:11:28

    前一个小时的观影体验是被阻断的,我无法对人物或者家庭产生丝毫共情。但是对我来说,后半部很快迎来了两个魔幻时刻:一个是卡丽萨新年时打破酒杯,另一个是她闭上眼单脚稳稳地站着。我无法尽述这两个细节与个人生命体验产生的强烈共振,但人物确实从那一刻鲜活起来了。再往后,一切都顺理成章也水涨船高。 “史诗”这个词并不适合这部电影,我也不认为它有多强的历史指涉或者涉及阶层融合。它不像《悲情城市》试图关照一个时代的集体伤痛,而是一部小而私人的电影,所有叙事只为阐述一段生命经历。面对记忆,卡隆选择的叙事态度无限接近零点。同样是黑白摄影,《冷战》的影像托举情绪,而《罗马》始终在剥离情绪,摄影机与人物始终有距离。直到某个瞬间,当观众的知觉不知不觉地打开以后,情绪顿时如水灌满眼睛的容器。

  • 无限期停用2018-08-30 19:28:12

    SO POWERFUL! ACADEMY AWARD!!! 其实这部片让我想到前不久看的Zama,有不少相似之处,包括个体与大背景之间的融合关系和对自然的景象捕捉,但是各异之处又令我感到同质的震撼,两部片年度Top3。

  • 朝阳区妻夫木聪2018-12-15 01:24:59

    怎么讲,仍然是好看的,但过分依赖镜头的旁观,使得很难进入人物啊。空间很连贯,情感却比较割裂。虽然在调度上还是很厉害,但这次的内核很明显是需要跳脱出镜头的机械运动直抵人物内心的吧,唯一两处让人觉得颇有感触的场景反而是两个固定机位(分娩+海滩拥抱),但其实还是借助客观视角罢了。想要通过人文关怀展现政治诉求,说到底这种以小见大的“史诗”拍法卡隆还是有点架不住,我不免俗套地认为如果拍成一个宏大叙事没准会更有力度。泡沫冲刷狗屎,海浪掩盖伤痕,在历史的动荡面前,人类的叹息不值一提。

  • 迦南Canaan2018-12-23 19:18:57

    不要为了凑十佳而被动的去观看任何一部你原本就不感兴趣的热门电影。

  • 冰红深蓝2019-01-21 08:58:49

    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但并非一部好电影(实为一个典型反例)。表面上,这是一部采用“新写实主义”手法的作品(描写小人物现实生活、非职业演员、自然光、环境音、深焦长镜头),但每一帧却都因过载的技术与信息(无论是调度、物件、密集的声响还是隐喻与象征)而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割裂感。控制成了主角,而非情感。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冷战》(另一种精致美丽的黑白复古风格,却同样缺失了真实感和诚挚的情感)和《幸福的拉扎罗》(尽管混杂新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却满载着悲悯与真实感)。总之,一方面,繁复而饱和的细节与精致的技术使《罗马》这部导演声称的自传性影片显得虚浮造作,另一方面,刻意营造的间离视角又将电影最宝贵而动人的本质(参见戈达尔《狂人皮埃罗》)——情感悉数扼杀。(7.0/10)

  • 比多2018-12-28 15:29:59

    不喜欢。反高潮到如此地步,像缺乏激情的性爱。令人沮丧。我觉得《罗马》“失败”之处在于,导演是地主家的孩子长大了,想用长工的视角追忆革命童年。这种错位使得自己情感很尴尬,观众也就跟着无所适从。

  • 掉线2018-12-21 05:39:00

    【B+】仔细思考了一下,还是能给个八分的。平心而论,电影没有给我太大触动,和绝大部分中国观众的观感一样,我觉得很平淡。但这平淡并非导演能力问题而是卡隆选择了某种呈现方式的后果。《罗马》和大部分讲述回忆的电影不同在于,它不是“回到从前”,而是“立在当下,回望从前”。所追求的并非将观众带入私人情绪,它是站在第三人视角对自我记忆的俯瞰与审视,这也是电影充满了大量乍一看与表达矛盾,“炫技”式手法的原因,繁多的视觉与听觉细节是为了构造出回忆的全貌,没有内化的表现女佣心理,跳出生活展露更多社会信息,也是因为那样会打破其意境。《罗马》看似矛盾,夹生的态度未必对观众有效,但的确是有胆魄的尝试。且其实这也不一定是电影本身的问题,西方观众看来必然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 阿巴厮2018-12-17 21:52:11

    为啥老是不清理狗屎啊,而且一堆一堆的,院子感觉根本不打扫,真的怪不到男主人头上,满地狗屎的家,谁想回?可看可不看的电影,镜头不错,可是,在自己家楼下,用眼睛珠子转几圈,也能看到这样的,而且还更宽阔呢。

  • 大奇特(Grinch)2018-12-27 02:28:48

    克利奥的命运奉献给一场无条件的生活,而她总是准备为她所爱的人牺牲自己。看到最后的哭泣和宣泄,有一种静默的力量。

  • 邓安庆2019-05-11 09:12:15

    是一个中篇小说的量。人物是融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感觉不到刻意的情节推动,这也要求观众平静下来,一起走进那个封闭的院子,看女佣和主人家的生活。她们的生活一点点地走向低谷,到了某一刻,崩塌了。在海边的那一刻,电影“飞”了起来,有了象征的意味,但依旧落实到日常中去。人生哀沉的况味是一点点“煨”出来的,看到后面忍不住落泪。真是我喜欢的电影类型,昨晚看完,今天还在不断地回味细节。丰富、细致,又有余味。

  • 五色全味2018-12-27 23:44:33

    三顆星全給本片的技術。長鏡頭都是在炫耀群戲調度和影像,女主角根本沒什麼戲,兩個多小時電影中她的戲集中起來最多半個小時,太多篇幅都是在展示某些格調和技巧,很難令人投入人物。譬如女傭見到森林大火,剛剛有了些人物情緒,便馬上轉而拍男人站在森林大火前高歌;又比如女傭去找渣男男友,電影竟然花了一堆篇幅展示健身大師的「神功」,她的視點竟然不是集中在渣男男友身上而是跟隨健身大師一起練,足見這部戲奇觀式的「噱頭」根本蓋過了人物。這種脫離人物而本質是展示格調和技巧的電影在我看來根本是偽作者、偽文藝。

  • 麻绳2018-12-18 22:37:01

    只知道凹造型的电影,处处流露出要作大师的刻意和心机,拍出来就是奔着得奖去的投机之作。

  • 姜不停2018-09-01 19:18:17

    诗情,细腻,波澜不惊地绘出女性的性格与命运。有几个时刻,卡隆对女性的理解令人惊讶。她们对自己的悲剧始终心知肚明,却仍忍受着不言不语。70年代的墨西哥城,或是主仆之间的阶层差异,也没能阻挡悲剧碾压过每个女性。无力挣脱,令人窒息,但她们却偏偏在溺水的边缘爬上岸,大口呼吸。

  • 看守煙霧的人2018-12-12 15:00:54

    看到中途才意識到是70年代,本來墨西哥舊款汽車就很多所以剛開始沒覺得車子反映了時代,反而會比較納悶中產家庭怎會沒有洗衣機。主人家與我一位墨西哥朋友家極為相似。從樓梯、房子結構、廚房光線到院子和門前街道,以及都有幫傭,仿佛刻印般地相似留在我記憶中,以至於令我錯覺自己分明去過那個現場!開始並結束於長鏡頭的一個固定畫面,數次飛過的飛機顯然有某種政治意味。有人在死去,有人在出生,在地震成為日常的這個國家,生命的陣痛也如地震般短暫地來去匆匆。這是回顧歷史的好方式,人們忙不迭處理自己苦痛,卻哪裡顧得上窗外子彈飛梭?比起對女性苦痛的共鳴,電影讓我思考的反而是為何男性時常缺席,以及是什麼讓他們逃離了自己的位置。1212상상마당홍대

  • 私享史2018-12-16 16:37:50

    这是伟大的电影。这是一个人在小屏幕上独自观看时几番想鼓掌的电影。这是值得进电影院在大银幕上再次享受和体验的电影。不愧是Metacritic年度最高分作品。如果我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多次看时间,那一定是盼着片子赶紧结束,但这一次,我是盼着片子不要结束。你静静地接着往下讲,我静静地继续看下去。【太阳城】【UA花城汇】

  • 品客2018-12-29 00:27:24

    冲刷狗屎的水波,变成了改变人生的巨浪。通过绘卷般的镜头运用,将私人记忆与历史动荡,啊,牛逼。

  • 2018-10-15 00:34:26

    卡隆营造这种down to earth的史诗感真的是很神了,人类之子和哈利波特也是酱紫(离开地球表面的地心引力就不行了……世俗化但技术上又是洁癖级别的整洁丰富,大量tracking shot,最后的海浪竟然拍出了雕塑感,配合Cleo心碎的自白,史诗感就出来了,不得不服。叙事节奏也很好,但就觉得还是缺了点什么,是什么呢?大概是卡隆本人没有把自己当作那个时代的一部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