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美国8.2分纪录片《波士顿市政厅》HD1080p.中英双字


波士顿市政厅海报

名称:波士顿市政厅

别名:Boston City Hall

主演:

导演:弗雷德里克·怀斯曼

地区:美国

年份:2020

语言:英语

时长:275分钟

波士顿市政厅剧情介绍

A look at Boston's city government, covering racial justice, housing, climate action, and more.

波士顿市政厅下载地址一

防止迅雷屏蔽磁力链,推荐使用qbittorrent、utorrent、BitComet等bt客户端下载!

波士顿市政厅下载帮助

  • 0.推荐使用bt软件下载新资源磁力链。不保证电驴地址可正常下载。
  • 1.如使用迅雷下载提示‘任务错误,未知错误,敏感资源,违规内容,版权‘等等,可留言报错
  • 2.出现以上情况与本站无关,因迅雷官方响应政策屏蔽资源导致。
  • 4.如遇到老片迅雷下载速度过慢,可试着复制ed2k电驴地址或磁力链到迅雷网盘或百度网盘离线中下载,也可以试试迅雷会员速度加成。
  • 5.如某片全部地址都无法下载,建议您到留言中心告知。

波士顿市政厅豆瓣热评

  • 十二辰2020-09-09

    某种程度上Wiseman和Godard都到了一种拥有绝对话语权的地位,比如他们的片都已经到了只出现片名就赢得掌声的地步。我这么说还是因为《影像之书》和《市政厅》共享的是一套逻辑——他们都在利用自己的话术给既有的无序做总结和下定义。观众仍然可以绞尽脑汁为他们的逻辑拼盘整理出一套合理的解读,但他们却并没有想要为观众敞开大门。更加严重的是市政厅比起图书馆所牵涉的范围要大得多,用五个小时来呈现一个城市市政建设的方方面面,以怀斯曼的风格习惯是不可能的。这让我想到那张经典的在书上划重点的贴图——如果你什么都拍,那你拍的什么就都没有意义了。

  • 小A2020-09-16

    4个半小时的纪录片,波士顿市长Martin J. Walsh和他的领导班子政府部门的日常。素材拼接,编导似乎没有观点。

  • 基瑞尔2020-10-11

    如果将这部电影放给Leslie Knope女士看的话,她会异常激动地把她所有的女朋友和同事叫过来,并人手制作一份大圣代;最后却只剩她写着笔记,周围的人全部昏昏欲睡(开玩笑,扯远了)。如同Wiseman的好几部一样,它在技巧上的展现无甚新意,也同样靠时长“压”人,但内容上的迷人让人无从忽视:它展示着一种不断运行着的规整和规则之内满不甘心的对抗,亦是对底层政务最美丽却又诚挚的画像。料理交流、商业论坛、严肃的辩论还有独属于这里的体育文化,小小的市政厅承载着比想象中更多的事务;爆炸之后,民主、创伤、融合如何自处,又该如何巩固,是提给每个波士顿人的问题,也同样是对这个国家的。

  • 镭射火罐印儿2020-12-17

    加长加强版的《大同》。PS:广州纪录片节·中国首映

  • 文森特九六2020-12-03

    叹为观止。解剖行政机构运作机理,进而拓展至地区、社会、国体、政体乃至世界和人类。怀斯曼所理解的这个国家与体制,近一个世纪的岁月所沉淀下的观察、理解和移情,在这四个半小时里奏起阵阵回响。而整部作品对于2020年这一特殊的节点来说,为美国乃至整个西方国家的思考提供了一个有机的窗口和方向,而这个答案,又似乎并不遥远,甚至从未离开。室内的人与室外的景交织在一起,简单明了的表述了因果以及随之而来的期许,随着川普的倒台,影像在此时具备了强烈的实效性和预见性,谨慎而坚定的呼吁,提醒,以及对可能出现的希望的喝彩。

  • 罗宾汉2020-12-20

    第一次看这位老导演的作品,四个半小时的片长却比普优那部哲学历史片来得轻松。零介入的客观记录方式是最突出之处,无微不至地刻画市政厅人员的日常工作、民众与市政官员的对话沟通,以及出镜率最高的市长的流利发言里逐渐拼凑出整个波士顿的运转模式。从宏大的城市规划,到微小的路边乱停车吃罚单,包罗万有的社会问题娓娓道出。与其说是呈现了波士顿市政厅的日常工作,倒不如说是维持美国社会这台庞大机器运转的复杂模式,既有优势,也有不足之处,但导演毫不偏颇的全方位展示给观众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

  • [Deleted]2020-09-30

    因为我没去过波士顿…至少在电影中比纽约更亲切、干净,政府的责任感让城市充满了活力;把蒙罗维亚算绝对意义的小镇,波士顿则是相反的典型“运行良好”的美国城市样版,市政厅直面被人诟病的城市形象、偏见思想、执行机构低效或者贫富差距失业犯罪率等等问题,民主政治造就了政府机构运行的复杂,但这样的规划和民众参与才保证了机构(美国)“透明公正”的良好运行

  • 小宇_宇小_小二2020-10-12

    本该需要停顿和消化的,结果都强塞进来,确实会有很大不适应。不过,有很多部分让我写下笔记,回想自己之前从事政务工作和处理相应事项时,确实有很多需要改进地方。再次感慨这种事无巨细的拍摄方式,而且条例明确,素材内容推动思路清晰,很难想象这是90岁老人拍的。缺陷就是太需要消化时间,这中停顿是影片里没有的。

  • 空白岸2020-12-17

    剪辑点与画幅的四条边、四个角,是和城市的线条与棱角同样锋利,同样有力量的东西。积雪像未经修整的铺路石般圆融了一切,少了边线的重合,我们因此更清楚地看见了处于宣讲与交流间的区隔。

  • 凹凸2020-12-16

    一小时离场。(职能部门外景空镜+事无巨细的会议/讨论)循环往复n次。不管是Wiseman本人还是手册的编辑,大概都不知道有一种东西叫做meeting minutes。

  • 水泥2020-12-17

    左派的颅内高潮。讨厌这种会议的影迷们大概不知道,左胶青年的日常消遣是打开油管直播频道看港台立法会(院)的各种无聊会议。最起码我是把台湾同婚专法三读完整看过一遍的,5个小时。一定要说的话,每个题都偏浅,当然考虑到是全面地在呈现市政工作,篇幅限制,所以可以理解。这种看起来很普通的正常运转,在过去的四年里还是很难得的。所有的LGBTQ都翻译成“少数群体”,而一对les结婚的片段,执拗地翻译成“夫妇”,觉得好滑稽。2020.12.16 金红棉影展 百丽宫猎德igc

  • 海王星黎明2020-11-28

    #IDFA2020#也看了不少怀斯曼了,越来越感觉其实在怀斯曼的电影里内容根本不是最重要的:unbiased approach即使在自然科学里也是极为重要的研究目标,而怀斯曼纪录片真正的价值就在这种完全旁观且事无巨细的视角和镜头语言,就像天文观测一样,有了高质量的raw data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至于能从里面挖到什么就是另一个维度的事情了。 //这个映后谈绝对是本人见过国际大导最冷清的映后谈……参与程度堪比看糊糊爱豆直播,我一个人大概能问五条

  • 河西2020-12-08

    用极琐碎的日常营造繁忙的市政氛围,事无巨细又似乎不作处理。还是直接电影老一套,四个小时的片长,无休止的讲话。我们期待艺术能带我们超脱于生活的琐碎,带给我们心理的愉悦感。在这,你是得不到的。怀斯曼这种看得人昏昏欲睡,直接电影最佳是推销员。

  • SYUKAKA2020-12-13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 12.13【金红棉】@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

  • 深夜声噎2020-12-17

    前面领导讲话开会说话漂亮也禁不住睡了make some chinese dream in the greater Boston,后面睡醒了轮到people sing还挺喜欢的,旁边迟到许久但坐下来后看得好认真不睡的小哥不断偷偷查看手机时间暴露了开会的心态:怎么还没完呢……按你胃,是睡了也不白看的好片,城市,让生活更糟糕。20201217@广州猎德百丽宫影院金红棉纪录片节周三打工日晚上七点到十一点四十分放映。

  • 阿树2020-12-17

    拍得不是「波士頓」,而是「美國」,是「民主的演繹」。所以影片從311熱線開始,象徵著市長與公民的連結。每一次空鏡拍攝波士頓市政廳的建築,那些漂亮的鏡面,都在見證民主機構的運轉,與社會秩序的建立。所以影片的重心要放在「對話」上,尤其是權力機構與公民的對話,才能看到公民是如何推動秩序的發展完善,推動民主的進程,同時也能看到民主的侷限,就是無法真正實現每個人的民主(最後社區會議討論民眾訴求與經濟發展的衝突),也看到政客式的漂亮說辭,很多時候並不能真正解決實際問題,儘管核心都在呈現他們對於解決移民、種族主義與弱勢群體現狀的努力,也能看到民主的溫度,停車罰款的取消,正是體現制度對於人的寬容一面。而最終,一切都變成演講上自豪的数据,和美國夢的生动演繹——移民後裔成為波士頓市長多麼驕傲。這就是「美國」。

  • Ada的B计划2020-10-12

    8.5,某种意义上和Malmkrog是同种电影。在美术馆、图书馆等场所中,怀斯曼组织的是平行的言语;但在杰克逊,在市政厅,社会议题的紧密性使得讨论是纵深的。

  • 2020-12-13

    金红棉影展 @ SZBC|期望大银幕看怀斯曼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四个半小时毫不沉闷,杜比厅观看体验绝佳。特意挑了能伸开腿的位置,也感谢缺席的邻座。波士顿市长的形象十分务实。很多议题相对国内过于progressive。意识到正在被拍摄多少影响了被摄者的状态|虽然还是有不少错误、和谐和待改善的时间轴,字幕质量好过预期。因为最近也在翻怀斯曼的片,所以对翻译难度还是有认识的:要在相对缺失context的情况下准确判断一个完整体系或专业/专门事件的片段内容,很多细节都难以确定。迅速拿到国内放映加上长时长和大量文本,字幕做到这样值得肯定。还有一点可能是影院座位设计的锅:字幕处于画面最底端,会被前方观众的头挡住,比较影响观看体验

  • memorykeeper2020-10-11

    那年去波士顿跑马拉松的时候,前一天所有参赛者有一顿免费的盒饭,啤酒。。。

  • 猫觅2021-01-16

    Marty Walsh拍完这片儿回去当拜登的劳工部长了,这片儿可以看作Walsh本人的真人秀,但是不同于卡戴珊家族娱乐大众的真人秀,每一次行政会议普通人看起来那都要了亲命了,日理万机日理万机啊。尤其2020让Walsh看起来老了5岁,2020每天围观Walsh的电视演讲,从来没有看过他笑过,这个纪录片他也没有任何笑容。可能美国东北太冷了吧!这个爱尔兰移民后代、曾经的建筑工人、失业、酗酒矫正、然后从稀烂的泥潭里又爬起来继续生活,最后还从政了,这说说都是“新美国梦”啊!片子航拍了波士顿市政厅,这个混凝土野兽派建筑代表,我想柯布西耶的昌迪加尔就想是这个样子的吧,一座真正被使用充满着生命力的地方,有些镜头细节参观考察时并不能直接观看。

  • Ou2021-02-15

    停留在大数据的门前,接近档案又非档案,以理想“体制”之眼看着家乡城市。

  • broken flower2020-12-17

    加班狗迟到只看了后面3小时……感觉与前作《杰克逊高地》很相似,绕不开的种族多元议题,但前作直接对准社群本身的每一个个体,更鲜活有趣。这部切入点是市政府的日常施政,开幕发言、行政会议、讨论会、社区通气会,无数讨论与说辞,施政与现实的落差,好一幅带有瑕疵又栩栩如生的民主肖像。

  • 字母君2021-02-04

    像是匹诺曹在鲸鱼肚子中游历,某种程度上补完了《印第安纳的蒙罗维亚》。

  • 乍暖2020-12-15

    8/10。越看越好。素材量巨大,涉及话题有移民、种族、体育、战争、社区建设、同性婚姻、企业发展、女性等等。中间用空镜头衔接,也留出了呼吸的空间。虽有美化宣传倾向,但我认为这是每位政府机关人员必看电影。

  • Muyan2020-09-20

    前重看「La 317ème section」35mm

  • 山止2020-12-02

    2018春他发出几封邮件,2018秋开始纪录波士顿市政厅日常,引用老爷子的话,出发点不是但它不可避免地“becoming an anti-Trump film”;五十多年的经验直觉,无态度地出发,拍摄当下的敏感,不可见的剪辑,它日后想必会成为历史影像,带着不难看出的好感赞誉;用于呼吸的外景镜头是你走在街上最常看见的样子,紧接着得以知道那些楼里面在发生什么;开场泪奔,都是我仔仔细细拍过的楼群,然而中后部就陌生了,Dorchester和Roxbury因为拍纪录片才频繁地去过几次,“racist Boston“确是城市日常所见,但影片并未想用影像呈现;只要你表达,便会有人倾听,我的波士顿体验在这方面很相似;开始的时候也没有想到一口气就看完了

  • 单眼皮西西狗2020-09-16

    #TIFF20 我怕不是听了个politics 101

  • 影呆2020-12-14

    感觉跟着导演和市长和市政厅的人员跑了了一下午的好几场会议…可惜放映的杜比全景声厅银幕太大,观看的角度太刁钻太难受了,这种片子还是应该用普通的银幕来看

  • lixunhuan2020-12-17

    也不是完全没有高光的时刻,退役军人日的几个演讲还是不错的,没想到博士屯市长本人经历如此励志,从酒鬼工人到一市之长,如此坦诚地向大众诉说。但是绝大部分篇幅都耗费在文山会海的案牍劳型当中,一个接着一个的talking heads,就像是新闻联播连续播四个半小时这谁顶得住?我反正顶俩小时就顶不住了。短评中有人说到Wiseman现在就是纪录片中的Godard,无论拍啥总有一大堆人捧臭脚,诚哉此言。

  • Unbeliever2021-02-05

    花了两天啃完英字。虽然整体是一个较为正面的描述,但怀斯曼的确拍出了一个体制的性格——注意不是城市本身的性格,而是维持这个城市正常运转的系统的性格。几乎没有手持和运动镜头,强调的正是这个体制的秩序感。内容丰富的同时突出了种族和劳工议题。(怪不得这位波士顿市长现在已经是拜登提名的美国劳工部部长了)而且这种直接电影的视角,是我理想中的一个作为外来者窥探一个城市的视角。每到一个新的城市,我其实非常渴望拥有这样的体验:坐下来旁听这个城市的人描述自己的生活和期待,在一旁观看这个城市的人如何通过争论和探讨解决问题,听这个城市里的老人述说TA记忆中有关这个城市的历史。再辅以精心拍摄的城市物理空间的镜头,这已经是一次普通游客完全无法拥有的城市体验了。希望还能有人效仿怀斯曼拍别的城市给我们看。

  • 阿孝咕2020-12-17

    美国波市梦,万能市政厅。贫富差距大,有色人种多,内容十分零散,镜头极其漫长。随便一个人都能滔滔不绝喋喋不休地说上20分钟,随便你在哪个时间点睡着,醒来都不会妨碍对片子的理解。看到波士顿政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消除贫富差距做出的种种努力,也能看到政府在努力平衡各个种族之间的利益,姿态诚意,堪称典范,可以看作是政府宣传片,练习波士顿口音好片。想问怀老师,为什么要把片子剪得这么长?

  • 章鱼哥2021-01-12

    类型学式的极简转场,用看似抽离的“理中客”平面对市政厅场域进行全方位扫描,并非简单的素材堆砌式的“直接电影”,而是如怀斯曼声称的“通过后期剪辑制造戏剧性张力”。透过种族、性别、移民、医疗、住房、就业、教育、治安等议题,直指在今天看来脆弱的美国民主政治内核。如此用“电影胶卷”拖带出的庞杂问题,确实需要4个半小时的体量才能容纳。

  • willamette2020-12-13

    因为更贴近日常生活,比公立图书馆容易接受,四个小时实在太累,但也真的是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部分也体验过 素材的选取感觉有点“理想化”,可以当波士顿甚至美利坚的宣传材料哈哈,很好的听力练习

  • 查查@13000 ft.2020-11-19

    在仰视市政建筑和城市环境的固定镜头转场间抓住机会喘息,殊不知就是这些空镜在为这部巨著穿针引线和最终定调。Boston确实极度有序而自律,在逆流中坚持自己的方向。

  • CMpunk2020-12-29

    可以对比的中国影片是大同市长,一对比你就知道怀斯曼有多牛逼,能够在以政府这样一个自带舆论高地属性的标的里做到无偏见叙事,这对于很多纪录片导演来说都是难以克服的诱惑,毕竟去描写更戏剧的、更煽动的情节是一个更容易产生方向感和机动性的选择,而怀斯曼与其他人的区别在于,他想写的不是一篇特稿,而是一篇论文,你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的事件串联,也不是几个人的演讲合集,而是一座城市的结构感,它不仅仅是城市机器的说明书,更是这个机器运动模式下的内里哲学,内部各个要素的流动规律和其中各色各样人等的千姿百态。 看完这部影片,就能知道为什么美国2020年惨成这样也没有崩溃,因为这个国家的行政活力和公民活力是以上下互助共赢为导向来激发的,当官的永远愿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公民敢于也有能动性去监督并创造需求。

  • 纠结的茶2021-02-16

    看的时候突发奇想粗略记下每个场景,除去外景有将近50个;分成三次看完,也在第二次差点睡着(在晚上);如此多的活动会议场景,有一半由mayor结尾,mayor的演讲或长或短;看下来的感觉就是镜头距离十分妥当,这像不像四小时的政府宣传片?

  • 好样的2020-12-12

    法律男孩献给家乡的一封情书。因为学习工作的缘故Boston周边这些主要大小城镇几乎全都去取景/拍摄过。城市中心人口的高密度与周边城镇贫困度的双高是所有大型城市面对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终于还是要以人为本。片子里那些转场的镜头(不应说是空镜)拍的太棒了。记忆里的时空和情感即使在听到行人过街提示音的时候都能被汹涌地召唤出来。

  • Mikasa Tooler2020-12-13

    太闷了 看了俩小时忍不了了提前离场了。 我下次看不熟悉的新片 一定先做好功课 了解下导演和他的风格 防止驱逐 全俩小时看的就是talks talks talks... Meetings meetings meetings.... 和老调重弹的war story 我需要剪辑 这部分老长老长了 市长之外还分了四个人讲话omg 感觉我的那个厅 每一排都起码有三个打瞌睡的,还得有一个玩手机的 而且我为什么要专门在纪录片里去看美国政府和公共设施是怎么运作的啊 美剧和美影就已经足够了啊 庇护所那一段 脑子里就出现了别的电影的画面

  • PrinceOrz2020-12-13

    四个半小时的考验,总体感觉就像中国版的《城市梦》,像波士顿的城市宣传片,但《城市梦》记录乡下人进城务工,城管和摊贩的冲突,我会有切身感。但面对《波士顿市政厅》,看怀斯曼记录美国一栋市政大楼里发生的讨论,对我来说不突兀,但引不起共鸣。因为我不知道身处一个种族大熔炉里,一个枪支贩卖被允许,一个大麻被合法化等等的社会下是什么样的。

  • 今天没有故事2020-12-17

    金红棉影展|IMAX厅内膀胱坚守了四个半小时,值得说两句:Direct cinema还是很有感觉的。市长作为主线,从资金、教育、警察、平权、创业、老兵、移民,以及等等有关或无关的角度瞥见波士顿城市体制及文化的面貌。疫情+BLM运动后回看,更有了人类学+社会学的味。垃圾车和榨树车是我很喜欢的片段。

  • 施卫2020-12-16

    1、怀斯曼将一座城市人与制度的运作过程展现得巨细无遗:有垃圾车吃垃圾的喜剧桥段,有用炒海鲜意面来传播中国文化的闹剧桥段,也有特朗普治下移民拘禁数暴增的严峻形势。2、印象最深的是片尾两位越南裔商人打算让「drug store」入驻社区,居民们的公民意识极强,纷纷质疑其雇员身份多元性、占用本地井茶资源、为社区带来健康及安全隐患等问题——「你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究竟是征求公众意见还是单纯履行告知义务?」相比我国从未履行过的信息公开义务即将成为收费服务,人家起码还会开个社区会议装装样子。@金红棉影展

  • 黑水晶2020-12-13

    改名叫talking算了,一直讲... (可以配合《大同》一起看)

  • Joaquin C.2021-03-18

    用四天午休看完了这部274分钟的纪录片。Transparent government 真好。电影里的波士顿,看起来现代、整洁、包容。

  • Vincent Lan2020-12-21

    应该叫《开会与讲话》。换在其它任何时间点都会对这种喊空口号的官僚主义翻白眼,但在2020年却居然有一种亲切感和“这就是我们最后的希望了”的归属感。电影结束后回想开场的同性伴侣领证,似乎体制内西西弗斯式的琐屑努力也是有意义的。

  • 2020-12-17

    中场有人退席,但回头看见荧光映照下一排排白花花的口罩,这么多人一起,在寒冷的冬夜。比起急不可耐贩卖观点的片子,这种片子的好,需要沉下心来看吧。 喜欢的片段:听证室,两个申诉撤销交通罚单的人,听他们解释工作人员。@市政去男人家查看鼠患。那个很有倾诉欲的男人把人家没问也爱莫能助的事一一抖出:有个兄弟想把他赶出去,离婚18年,老单身汉一个,但洁身自好不吸毒,做了心脏搭桥但还过得去,希望过得更好。@大麻商店和社区居民开会,相比居民的无比犀利,回应显得软绵无力。类似的感觉不止这一场会议。市里最贫穷社区的人们并不缺乏公民素养,但依然陷于困境。@一群人讨论如何提升残疾人出行的便利性。镜头没刻意强调与会者身份,但几分钟后会意识到原来他们是坐在轮椅上的,这种瞬间很让人动容。@教堂钟声中,残旧的墓碑一块又一块。

  • F2020-12-17

    本来是准备去电影院享受四个半小时甜蜜酣睡的,没想到出乎意料的有意思。 足足270分钟的篇幅,影片不厌其烦地重复展示着会议、谈判、会议、谈判,直指一个核心——社会的运作由人和人的交集构成,这种交集通常意味着冲突,而冲突有敌友两面。 怀斯曼这部《市政厅》,跟市政厅这个机构本身,有着如出一辙的指向,那就是对人,或者严格来说,是“我”之外的他人的兴趣和关注。换言之,这部篇幅颇巨的纪录片,看似对素材不加筛选,实则上是一种对观众的反向筛选—— 对于我之外的他人是否足够感兴趣和关注,基本决定了观看者对这部纪录片的态度和评价。 这又是一层耐人寻味的内涵了。

  • Estrella2020-12-13

    几乎是全副武装—带着U型枕 水 巧克力 穿着宽松衣裤—去看的 只能说题材不是我喜欢的 当做科普了

  • 好大的棉花糖2021-01-09

    街景非常《海边的曼彻斯特》,摄影和剪辑排列紧凑。华人社区舞狮子(萌猫)亮了。波士顿的运转和公共部分尽收眼底,观众如深度游,中国的城市能这样拍出纪录片吗。@沪宁

  • Leave no trace2021-01-22

    美國人很專業,也都是演員,懷斯曼素材的拍攝、選擇和排列都挺ironic的,每一場戲情緒把控都很準,方方面面的問題都涉及到,要一點點揭開演員們的面具。 看採訪裡說,他是有一個戲劇的結構,也十分願意承認自己的主觀, 他不是想分析或者說是呈現被大家忽視的,那些充滿戲劇性的、曖昧的、喜劇的時刻(幾乎所有時刻都是) 是美國電影最可愛的一面。

  • Chérie.2020-12-16

    广州纪录片节。确实平淡,但还是喜欢看的。因为结束之后太晚了,只好提前走,回头补回。

  • 2020-12-17

    2020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第一次在影院不间断看四个半小时。前面一个多小时瞌睡发呆出神,后面一帧不肯放过。越看到后面越觉得时间已经不重要了。 第一部怀斯曼。办公室场景和民间场景相交叉,谈话之间用静景过渡,外景和内景交错,时而插上大街小巷中的镜头,剪辑的条理性、逻辑性和节奏感很强。怀斯曼的镜头好厉害,垃圾车、红砂铺路、榨树几个地方真的爽死,抓老鼠一段也是莫名爽。 很多东西还是听不懂,但是美国人那些极其理性的对话简直是强迫症福音。 虽然那些演讲看不出什么,但美国政府人员的办事方式的确和我们的有很大差别,少很多面子工程,多很多民主。

  • B2020-12-17

    City Hall不是一个部门,一座建筑,一处具体的对话空间,而是无处不在的对话精神——它体现在老年人和残疾人排忧的晚宴或会议,替无家可归者制订方案的讨论,鼓励拉丁裔和女性争取权益的交流会,让亚裔做虾捞面请各种族品尝的活动,大麻店入驻社区的反馈会,捕鼠人和鳏夫在客厅的交谈,以及每一通打给311的电话中。“历史是关键”,在时间上却只做到稍后仰,以少数裔和住房新规暗戳特朗普政权之恶,若向前瞻——在2020年,波士顿并不能免于BLM和新冠的冲击和困扰[在全美36大城市中的疫情表现中均靠后(citymayors数据)],暴露出这部电影在一定程度上的失真,或说,美国仅在一年内就失去了电影中的纯真。